闲情偶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结构第一(4)(2/2)

    ⑤伯道之忧:指没有儿子的忧虑。晋代邓攸,字伯道,战乱中带儿子、侄子一赶逃亡,因无法两全,就丢弃儿子,保全了侄子,后终无子。

    ⑥曹交食粟之躯:曹交,战国曹人,曾说:“交九尺四寸以长。”

    【译文】

    武士的刀,文人的笔,都是杀人的工具。大家都知道刀可以杀人,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笔也可以杀人。有些人虽然也知道笔可以杀人,但是没有人知道用笔杀人比用刀杀人更快百倍、更凶猛百倍。这些东西很少有人理解,并且公开地说出来警戒世人。请准许我深入地说一下其中的原故。

    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从刑场上处决犯人的方式中,领悟出来的。砍头和剐骨,都是死,但有用刑轻重的分别。因为砍头只是一刀,时间短暂,头一落地事情就结束了;剐刑就一定要几十到几百刀,时间必须要经历几刻钟。想要死得干脆痛快些办不到,疼痛却接二连三。砍头和剐刑的分别只在于时间的长短不同。但是用笔杀人,其中的疼痛何止几刻钟呢?

    我对前人把《传奇》这本书当做宣传政教的工具,感到十分奇怪。大概是因为老百姓中认识字能读书的人不多,所以人们写这种戏曲作品,借演员的表演让大家观看,以此做为劝诫人们做善事、不做坏事的途径。告诉他们做好事的人有这样好的结局,做坏事的人会有那样一个下场,使人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所以,它可以说是救人救世的药方,解救痛苦、消除灾难的工具。

    后来一些刻薄的人利用这个办法来倒行逆施,借创作词曲报仇、发泄自己的怨恨。自己心里喜欢的人,就把他放在生角和旦角的位置;心里对他不满的人,就把他虚构成净角和丑角的形象。并且捏造几千几百年没有听说过的丑陋行径,牵强附会地加在他的仇人一个人身上,让唱戏的人表演并传扬,几乎成为定论,即使这个人有孝顺的子孙,也无法改变这种定局。

    唉!难道古往今来的文章只是为了杀人而创作的吗?读一辈子书,只是为了具备行凶造孽的条件吗?传说仓颉造字时有鬼在夜里哭泣,这表示当初造物的人未必没有想到这一点。只要是创作戏曲的人,先要把这种邪念思想洗涤干净,一定要存有一副忠实厚道的心肠,不要做残酷毒辣的事情。用文章报答恩情可以,用来发泄怨气就不可以;用文章劝勉善事惩戒坏事可以,用来欺骗好人做坏事就不可以。有人说《琵琶记》这本书是作者为了讥讽王四而作的。因为他对亲人不孝顺,所以书中加入了作富豪人家的女婿,导致双亲饿死的情节。这点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琵琶”这两个字上面是四个“王”字,它的寓意由此就可以知道。唉!这不是有修养的君子所说的话,而是村野山夫的无稽之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