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帖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作品赏析
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中渴望光明的坚强、善良的农村少女的形象。作者通过精巧的、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十分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了小姑娘这一美好、感人的艺术形象。
作者把人物、事件,放在40年代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光明与黑暗正在作生死搏斗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上,从而开掘出“人民在受苦,也在反抗,在盼望,盼望着革命胜利的曙光”这一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主题。
在艺术上,《小橘灯》运用双重烘托的手法,使得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形象显得格外生动、感人。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作者运用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言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寥寥适,便将一个早熟、镇定、勇敢、乐观、纯真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中国农村贫苦少女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我”和她攀谈,进而感到她的懂事、可爱;“我”到艘探访,她沉静有礼地接待;她乐观地“笑谈”那寒酸的年夜饭,沉思般地解释爸爸的下落;熟练、敏捷地制作小桔灯;热情地送客,特别是对光明未来的自信……这一切,衣着、外貌、言谈、举止,都只有在这一个抗日战争年代的、饱经生活磨难的山村小姑娘的身上才能具备的。她是那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情,她的形象仿佛开放在荒野中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作者那一段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文字,更把小姑娘的形象升华到新的高度。
在这里,小橘灯已成为小姑娘精神形象的写照。正是在那盏小橘灯的烘托下,小姑娘的形象才显得那样光彩照人,魅力独具!
其实,正如冰心本人所言,“一切的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小橘灯的‘朦胧的橘红的光’”;而那盏小橘灯的“朦胧的橘红的光”,又何尝不是为了烘托小姑娘的精神形象呢?
推荐篇章
《再寄小读者》、《海上》、《回忆》
《海上的日出》、《可爱的人》、《再忆萧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