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50篇散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故乡的野菜(2/2)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闺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滴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十三年二月

    作品赏析

    《故乡的野菜》于1924年4月发表于《晨报》上,后收入《雨天的书》。作品开沏点出“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因此,作者便把“思乡”作为贯穿全篇的感情线索来展开对几种野菜的描写。

    接下来作者介绍了习见于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紫云英,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浙东民俗。而文中引述的“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野趣也真沸沸十足。“浙东扫墓用鼓吹,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紫云英与杜鹃的花束,”用笔极其简练明净,从而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由此可以见出,以质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浓厚的乡情。

    作者还运用散谈式的笔法,用平白无华的语言,随意而谈,信笔而写,真实地表露自己的胸臆。那随意道来而亲切自然的语句更多地写出了生活中的一切细微而又引起感触的小事小物,使人们如品香茗,回味无穷。

    推荐篇章

    《乌蓬船》、《鸟声》、《地方与文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