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战士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史前巨兽 短剑剑赤虎(2/2)
    而欧洲种的巨型短剑虎则与其非洲“兄弟”相差很远,由于气候的相对寒冷,巨型短剑虎欧洲种应该有较厚的皮及较长的毛;由于生存环境主要是森林或灌木丛,欧洲种的巨型短剑虎似乎应该有带斑点或条纹的外形。其生活习xìng也与非洲种不同,应该是单体捕食,由于体形相对较小一些,(体长22到25米),可能还会爬树,类似现今豹类的习xìng。(发现于意大利、法国上新世早期的巨型短剑虎化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论点),当然当时欧洲种巨型短剑虎的竞争对手要大大少于非洲和亚洲,主要是一些体形略显笨重的犬熊、半熊、欧美洲虎(pantheragombaszoegensis)以及相对小型点的鬣狗类。

    事实上,巨型短剑虎的进化始终还在进行,北美及亚洲东部的后期巨型短剑虎的四肢进化的更加细长,体现出它们是长途追击的好手,但这种与已灭绝的阿芬短剑虎类似的体态,显然已经不是剑齿虎亚科发展的主流了。

    较晚期的短剑虎与其早期种类比较起来,长有较为特化的牙齿,其中有些齿系甚至比现代的大型猫科动物还要特化,虽然在其他方面,短剑虎类还是展现了一些较原始的特征。例如一般类型的短剑虎齿系中保留了较明显的前臼齿,有的甚至前臼齿上还保留有小的突起,而这些都是较低级、原始的食肉目成员的特征。当然,最明显的齿系特征还是在夸张的上犬齿的发育,以及为了保护该犬齿而产生了特殊延伸的下鄂。(尽管比起同时代猎猫科某些成员,短剑虎的上述特征还不是最为明显)。

    科学家们预测,正是短剑虎开始了一种“另类”的捕食方法,即完全不同于现代大型猫科猛兽的进攻办法;短剑虎们在进攻时,可将颚降低到一个相对大角度的位置,使发达的剑齿起着刺杀的效果,这一特点在非洲巨型短剑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在经过短时间的追逐后,它们可能先用前肢扑倒猎物,当其挣扎渐弱时,即以短剑刺杀对方颈喉部或其他血管丰富的部位,以快速结果猎物xìng命;而当对付大型猎物时,短剑刺杀的部位被认为是猎物的腿部,使其站立不稳或流血不止,同样可以轻松达到目的。这一捕猎方式显然相当成功,因为短剑虎们成功地“战胜”了它们的强大竞争对手,在自然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很长时间。我们甚至揣测也许正是它们的崛起导致了猎猫科动物在中新世末期的纷纷灭绝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