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皇帝制度的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秦统一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自此五行相克的学说便成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汉武帝时董仲舒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圣而又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的结合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侮君轻君即等于侮神轻神是理应受到诛灭的。所以当时一般社会意识总认为皇帝就是真龙天子是秉承天命的圣哲皇帝本人更大力宣扬凡登上皇帝宝座便是“奉天承运”成为皇天上帝授权处理人间政事的最高代表。“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这些帝王总是有“龙德在田奇表见异”他们夺得皇帝宝座又是“斯乃非止人谋抑亦天之所赞也”等等。这一切说教都是为了论证皇帝权力理应独尊无二皇帝理应成为天下的“至尊”皇帝之上除了有一个虚无飘渺而又人格化的“天”以外再不容许有敢于越或干扰其权力的任何事物存在了。

    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秦统一后一些儒生劝说秦始皇用古礼“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黜儒生”他“焚书坑儒”禁止民间私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的方针是简化古礼强调法制他仅采纳了一些简便易行之礼并以严刑峻法作为主要的统治手段。秦不旋蹱而覆亡一度出现法灭礼坏的混乱局面。至刘邦称帝时“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刘邦亦无可奈何。他逐渐意识到礼仪秩序对于巩固本身统治的重要意义于是令著名儒生叔孙通率其诸弟子共定朝仪“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公元前2oo年值长乐宫新建成诸侯群臣朝贺之际开始实行朝贺大礼。“先平明谒者洽礼以次引人殿门陈东、西乡。卫官挟陛及罗立廷中皆执兵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在庄严肃穆的大礼下刘邦深有感触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自此以后统治者大力加强礼的建设使礼成为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以礼入政、入法提倡“礼本刑辅”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礼治的理论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卑上下等级关系使之成为指导立法、司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