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一名号创始于秦始皇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由此可见皇帝名号的确立乃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
为适应对全国实行强有力的统治的需要除制订旷古以来最崇高的名号以外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名位制度以突出皇帝崇高的地位保证皇帝权力的行使。所以汉代因秦之名号又作出许多修订和补充。在名号上“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在名位制度上又规定了许多新的内容“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由于皇帝至尊地位的确定凡与皇帝有亲属关系的人也有了特定的尊号如皇帝父母称“太上皇”、“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妻妾称“皇后”、“夫人”、“妃嫔”;子称“皇太子”、“皇子”:姑称“大长公主”姐称“长公主”女称“公主”;孙称“皇孙”等形成了一整套专用的名号并长期固定下来。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死后的谥号、庙号、陵寝号等旨在维护皇帝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