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武当拳系
    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少林与武当可谓双峰并峙各有千秋。

    武当山雄踞于湖北省西北部为大巴山余脉北接豫陕南控三峡西邻巴蜀东瞰武汉方圆八百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高于泰山和嵩山。武当山古属均州为襄阳府所辖今属丹江口市。从武当山向南不远便是著名的神农架地区。

    武当山奇峰竞秀风景幽丽其险奇诡异之境雄浑涵厚之态较泰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当山地处偏远迥出尘表历来为道教圣地之一。相传真武帝君曾在此修练久而得道飞升。

    武当山的道士很早就有练拳的传统清初学者黄宗羲说武当拳为武当道士张三峰(一作张三丰)所创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张三峰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他曾在武当山修练气功但是不会拳术。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

    武当拳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目的其技击原则是后制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先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在对敌时要求化去对方的劲力而不宜以硬对硬(贵化不贵抗);步走弧形(圈步)进以侧门(从敌方身侧抢进);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闪展巧取。武当拳手法多变以翻钻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不像少林拳那样多是出拳直击。武当拳法较少跳跃动作步型低矮。多用掌与重在打穴有关;少跳跃与重在实践有关;步型低与重在擒拿有关;走圈步与重视跌法有关由此形成了武当拳的独特风格。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