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行气(2/2)
    (二)龟鳖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三十四载此法为:“以农复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鼻出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⑾这是模仿动物的行气法。另外还有虾蟆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等。t3juzfni1utnetbsp;(三)服元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八《尹真人服元气术》云:“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12同卷《服元气法》云:“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气海者与肾相连属于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成必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即上报是以化为云雾蒸熏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气流行他气自匿。”⒀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行气诀》云:“每三连咽即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谓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⒁这是与存思结合的行气法。j3ler8\epr\t\pia

    (四)墨子闭气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长生之道唯在行气。……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但出气……g^1pmkos]kae1gnetbsp;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⒂道教行气法即今日之所谓气功其内容十分丰富。实践证明经初步整理后推广于社会确有治病健身的效果。今后进一步加以掘整理将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出贡献。]yjqoo218netilbpq78rvmkomj

    16《太平经合校》第96、22o页9o页中华书局196o年dr1ggeoa8netbsp;2⑽⑾12⒀⒁⒂《道藏》第22册383页4页242页4o5页4o6页422页41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slfd^lji^18pnetbsp;3《奴隶制时代》262~263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ci8knetbsp;⑷《庄子集释》第3册inftv

    5《古学甄微》336~337页巴蜀书社1987年ipo3no9noloxeafa

    ⑺⑻⑼《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14页149页149~15o页中华书局1985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