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缺乏共鸣地倾听。父母积极倾听的同时,一定要以关爱与同理心来听,也就是要和孩子产生共鸣,因为我们在说话时都希望别人明白自己的感觉。孩子是特别敏感的,当他们和父母沟通时,渴望父母的共鸣,否则他们就会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的感觉。
4.积极倾听的时间不对。当孩子不愿谈他们的感觉时,就算父母肯洗耳恭听也是白费。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等他愿意说的时候再倾听,而非强迫他立刻说。倾听只是帮助孩子跨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让他把感觉说出来,让问题具体化,父母不必操之过急。
运用“我”的信息
在亲子沟通中,我强调父母宜多用“我觉得……”“我感到……”“我认为……”等语句表达,但许多父母急于运用或用得不当,往往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以下提出几个运用“我”的信息时要注意的地方:
1.伪装成“你”的信息。许多父母虽然在和孩子沟通时,也记得使用“我”的信息的表达方式,但很多时候其中还是隐含了“你”的信息在里面。例如,一位父亲会对孩子说:“以修剪草坪这件事来说吧,每次你偷懒,我就觉得生气。”其实,这位父亲说“每次你偷懒”,跟直接骂“你是懒鬼”是没有两样的。
2.别强调消极的感觉。当父母在发出“我”的信息时还常犯个错误,就是忘了“我”的信息是要表达“积极”的感觉,很多父母在表达时往往会传达出一种“消极”的感觉。
3.反应太过温和。有些父母不会将一些自己心中觉得严重且强烈的真正感觉放进“我”的信息中。其实这些真正严重的事是必须要真实传达的,这样孩子才可能感到冲击,才可能改变行为。
4.反应太过激烈。有些父母在刚学会“我”的信息后,就急着去面对他们的子女,结果他们的情绪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很多父母误以为“我”的信息是用来发泄他们对子女的不满,结果反而伤害到孩子,让他觉得有罪恶感、父母在责备他。通常“愤怒”的父母会用“愤怒”的表现来教训孩子,所以生气常会变成“你”的信息,带着责备和批评。
给予适当鼓励
青少年的父母总希望能够帮助他们的子女建立自信,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信心的建立,来自自我的成就与别人的赞美和鼓励。许多父母吝于或疏于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特别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求多过征求他的同意,苛责多于赞许。其实,只要适当地把握“鼓励”的原则,亲子沟通的结果多半是能趋于一个积极、正面的行为导向,使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以下是几个重要原则:
1.对孩子有信心。青少年需要大人的指导是天经地义的,一旦指导原则确定且互相同意后,父母应要求孩子有遵守约定的诚意,而且相信他们会去遵守(信任他们)。也就是父母对孩子要有正面的期望,不要认为他做不到,也不应要求他做到完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