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你的态度会促成孩子的改变(3)
问题是,父母如此侦察孩子的行为能防范什么?等发现孩子的一些偏差行为时,根本来不及做什么事前预防措施,充其量只能是事后补救。
我认为,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是靠当侦探似的去查案,也不是像法官或警察似的去问案,重要的是让孩子愿意将心里话和周遭发生的事告诉父母,与父母分享一切。
了解孩子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要真诚地尊重和接纳孩子,倾听和同理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我认识的一位张太太常限制孩子外出,逼得孩子只好想各种理由来骗她,不是说到同学家研究功课,就是说老师要他们去编教室壁报。几次以后,她开始产生怀疑,打电话给孩子同学或老师询问后,发现孩子在说谎,她责打了孩子一顿,希望孩子知错能改。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为了能外出,谎话编得更圆,甚至联合同学一起来欺骗。后来,这孩子沉迷于电动游戏中,还为了玩电动玩具而偷她的钱。
如果有父母过去常扮演“侦探”的角色,停止吧!不要把孩子逼得去说更大的谎言;否则,等孩子发生严重的问题时,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和孩子分享你的内心情感
离婚对大人是一种伤害,对孩子更是一种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常是不容易发现的,但影响却是很深远的。
一些离异的父母为了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便采用了掩饰的方式,希望能拖延多久算多久。如欺瞒孩子说:“你爸爸要出国很长一段时间,不跟我们住在一起……”或者说:“你妈妈身体不好,想回外婆家住几个月,希望我们不要吵她……”这种欲盖弥彰的说辞,迟早会被拆穿,何况多数夫妻在分手之前,都有一段时日非热战即冷战的情况,孩子早看在眼里了。
相信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吧!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问她母亲:“你和爸爸的爱情是不是已经消失了?”这位母亲对我说,当时她几乎要晕倒,心是既痛又惊,久久无以答话。
孩子需要了解自己和父母的内在感受,父母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也能帮助孩子自由地表达情感。孩子在看着你,你的表现是他表达内在感受的标准,假如父母企图否认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痛苦,也会让孩子将自己的愤怒和痛苦深埋心底。压抑或掩饰情感,如强颜欢笑、泪向肚流等,只会对亲子关系造成更大的伤害。
接纳自己的情感,首先必须说真话,这有助于澄清亲子间的猜疑。其次,利用机会让孩子毫无顾忌地把内心感受说出来。以下是一些较客观的表达情感的话,提供给父母参考:
“今天我很难过,因为爸爸妈妈的婚姻不能再维持下去了。”
“我很生气,因为你爸爸(或妈妈)要离开我们了。”
“自从你爸爸(或妈妈)打算离开我们,有时我会感到害怕(孤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