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点亮世界(1)
美国男人不仅仅善于发现机会,更善于把机会变成财富。
提起发明,我们不得不提及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是闻名世界的美国发明家,一生共有2000多种发明,其中申请专利的就有1300多种,被人们誉为发明大王。因为他的许多发明都与电有关,电灯、电影、电唱机、电车等,最初都是他发明的,所以又有电世界中的“魔术师”之称。在举行托马斯·爱迪生葬礼的当晚,美国政府下令全国停电一分钟,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纪念形式,它表达了美国人民对爱迪生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爱迪生的感激和纪念之情。
托马斯·爱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穷困的生活没有能遏制这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曾偷偷地拆开家中的钟表,然后再装上。他发现母鸡能孵出小鸡,于是自己也学着母鸡的样儿爬到稻草上,伏在鸡蛋上。有一次,他看着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脑子里忽然出现一个疑问:鸟儿能飞,人为什么就不能飞?他想到了气球能飞,是因为气球里面充满了氢气,假如人的身体里也像气球那样有很多气,不就也可以飞了吗?他立即跑到自家的菜窖进行实验,他发现了一种药粉能产生气体。于是他把一个小伙伴找来,告诉这个小伙伴说,喝了这种药就能飞上天去。药喝了,飞上天的奇迹没有发生,小伙伴的肚子却剧烈地痛了起来。因为爱迪生总是做些让人奇怪的事情,所以镇上的人送给了他一个“呆子”的雅号。
8岁时,爱迪生上了小学。他对什么事都爱刨根问底,数学老师教“2+2=4”,他问老师为什么“2+2=4”?英语课上,他问老师星星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老师们很讨厌他提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很讨厌他的“捣蛋”,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虫,十足的低能儿。看来学校是无法待下去了。就这样,爱迪生一生中的短短的3个月的学校生活结束了。了解爱迪生的母亲决定亲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她给孩子讲历史、讲文学、讲物理、讲化学,精心培养孩子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10岁时,爱迪生便能阅读《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博物教科书》等一般少年儿童很难看懂的书籍,甚至还能读牛顿、法拉第的著作,并且养成了做实验的癖好。家庭的贫困,迫使爱迪生12 岁就当了报童。他的工作是在火车上卖报纸。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科学实验的强烈兴趣。他在行李车厢的吸烟室里设置了自己简易的实验室,一有空便专心做自己的实验。
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火车在飞驰着,所有的旅客都已被困顿征服,原本嘈杂的车厢变得安静起来。爱迪生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又开始了他专心致志的有趣实验。列车在颠簸中继续奔驰着。突然,只听“砰”的一声,爱迪生实验用的一瓶黄磷掉到地板上打碎了,马上燃烧起来。爱迪生一面扑火,一面呼喊。列车上的其他人员及时赶到,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而爱迪生因此挨了暴怒的列车长的几记重重的耳光。这几记耳光,直打得他眼冒金星,随着耳朵“嗡”的一声,爱迪生便永远跟这个世界的声音告别了。这一年,爱迪生15岁。这次事故虽然使爱迪生失去了听力,但它没能夺去爱迪生好奇、好胜的天性和自强、自信的意志。相反,爱迪生更加积极地创造条件,刻苦地进行科学探索。他省吃俭用,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他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经常是一坐下来就是几个小时。一次,由于耳聋,坐在僻静角落看书的爱迪生没有听到图书馆下班的铃声,竟被管理员关在阅览室里了。当后来有人提起这件事时,他不无风趣地说:“耳聋是一种福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