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价值观的变迁直接造成善恶评判标准的变化甚至颠倒,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你认为是善的别人可能觉得是恶,你觉得是恶的别人可能认为是善。
而在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善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快餐时代的男女所言所行几乎出于下意识的行为。在男人,下半身思维;在女人,不懂得克制情绪,这就导致很多人浑噩半生碌碌无为——盖因事事受情感、欲念的驱使。
人作为社会动物(还是如此复杂的中国社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而要遵循基本的游戏规则(何为善何为恶),这就需要良知的监督,因为良知是一台明辨是非的精密仪器,它像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任何善恶美丑都逃不过它的法眼,一照之下,妍媸自别。
良知囊括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又不滞于七情。知是知非,这是它的理性选择,而这种选择又建立在好善恶恶的情感基础之上,因此,良知是一种合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价值评判标准。
一句话,良知监督指导意,意将良知与行联系起来。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由知善知恶的良知发动而来的意会有善有恶?
因为意之动。
孟子讲人皆有恻隐之心时举的例子是路人见童子坠井会上前去救,深入分析路人此时的心态会不难发现有“乍见”和“转念”之分。
乍见之下,不作他想,只以救人为要。但在去往井边的路上,他可能会转念一想:“搞不好是个非主流,凭什么救他——算了,都跑了一半了,去救吧——万一是个富二代,他爸一高兴就送我一笔钱也说不定。”
从乍见变为转念就是意之动。
这是意的思维层面,还有情感层面。
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感表达,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你爸死了你放声大笑,朋友结婚你嚎啕大哭都是脑残行为,会遭人唾弃。
但是,情感的表达需要适度,过与不及都是问题。过说明你在放纵,不及说明你在克制,比如酒席之上,有人夸夸其谈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有人畏畏缩缩一言不发,都不招人喜欢。
过与不及就是意之动。
但凡下意识的行为,比如“人见可畏之物即奔避”,都是合于良知的,心(良知)—意(意识)—物(事)贯穿一气。
77 千圣皆过影 良知乃我师
好了,我知道你又要质疑了:“丫的把良知吹得那么神,什么不分古今无间圣愚人人都有,既如此,那恶人谷里那帮恶人哪来的?”
事实上本然状态的良知你有我有大家有,四大恶人也有,只是很多人的意识长期混乱(原因只有两种:主动的自我放逐和被动的外界信息干扰、思想控制),似脱缰之野马,不受良知指引,从而无法体认良知,激活良知,让它变成明觉状态的良知,反而甚嚣尘上,扬私意之灰,蔽良知之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