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满载而归
成吉思汗得到军情报告,得知金朝皇帝永济已经被人杀害,完颜珣被立为新皇帝。成吉思汗高兴地道:“这真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成吉思汗立即抓住金国宫廷发生政变和混乱的良机,于同年秋大举入侵金国,他把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三路大军一齐杀奔而来。这一次,他的战争计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制订得明确而周密,计划的实施也更有步骤和有条不紊。
成吉思汗与其第四子拖雷率领中路军,主要目标是华北大平原。当时,部下纷纷要求攻入北京城。但成吉思汗头脑非常清醒冷静,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他认为,中都城防坚固,蒙古军队还没有足够的装备足以使他们攻下这座城市。他决定只派一些部队围住中都,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南进。
于是,蒙古军队进入华北大平原。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森林中的狩猎人,一旦置身于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目睹平原上的种种情景,他们心中该是多么惊奇。从北京城下,到黄河岸边,无边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到处都是浅黄的田地。几千年来,勤劳耐心的人民就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开垦耕耘精耕细作,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这片大平原上,农场与农场相接,村庄与村庄相邻,稻田与黍地相界,高粱地与玉米田相间。蒙古骑兵在这些庄稼地和果园中纵横驰骋,庄稼在其铁蹄下纷披。他们所过之处,农场腾起浓烟,草垛化为飞灰。在这片广阔的地面上,只有十来个城市凭借坚固的城防没被他们攻陷。从北京西南的保定到河南北部的渭水,所有主要的城池都被蒙古军队洗劫一空。成吉思汗从北京向南,驰骋了五百多公里。最后他之所以停止继续南侵,完全是由于黄河天险的阻隔,因为黄河水宽浪急,蒙古骑兵无法渡过河。
但是,成吉思汗的入侵并不仅仅限于河北境内。蒙古军队还向东南进攻,踏遍了山东境内的广大肥沃的平原,攻陷了山东首府济南。济南是中原13世纪时期的大城市,成吉思汗来到这里,可算是大开了眼界。山东的这个首府水源充足,文化发达。城内有湖泊,湖中有巨大的睡莲;城内有公园,园中古木森森;城内有“千佛山”,山上有无数始于7世纪的塑像;城中生产华美的丝绸,绸缎广售远销。成吉思汗攻陷济南以后,放弃东面的泰山不攻,率军来到山东省南部边界水泊和围垦地地区。从公元1494年到1855年,黄河就是通过这一地区向东入海的。在那里,就像在河北一样,北京宫廷命令农民进城避祸。但是,蒙古军队按照他们后来一再使用的残酷惯技,迫使俘虏和附近农村的居民包围城市。他们在攻城时,强迫这些俘虏和居民走在前列。被包围在城中的军民,见到自己的同胞被驱赶在敌人冲锋队伍的前列,在抵抗时也就只好克制。就这样,除了几个真正无法攻破的城池以外,所有城市都相继陷落了。成吉思汗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丝绸牲畜以及成千上万的可怜的童男童女之后,才率军退到了长城脚下。
在成吉思汗率领的中路军洗劫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他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的第二支军队循太行山向南进攻。这第二支军队称为右路军。之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右路军”,是因为蒙古军队都是向南进攻。这支右路军循河北西部太行山东麓南下,公元1213年12月7日,蒙古军攻进保州(今保定)后,命令城内百姓齐集广场之上,不分老幼,全部杀光,唯独留下工匠不杀。
当时,有一个姓杨的人,为了保住性命,他冒充自己是工匠出身,才没有被杀。蒙古军队里有人提出要检查一下这些自称是工匠的人,吓得他不知所措。这时候,旁边一个人低声对他提醒道:“会拉锯的,就算是木匠了。”
那位杨某人总算是渡过了难关,当时凡冒充工匠的人,都得到了幸免。多亏蒙古人看重手工业技术,那些有一技之长,或是冒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攻克保定后,右路军又一直攻到位于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怀庆。接着,他们又通过太行山南部山口,登上黄土高原(古代的山西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