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罪与罚(6)
天下从事游说的人离开亲人,舍弃祖坟,告别故友,跟随你各处奔走,只是盼望着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的人各自回家效忠本国,你刘邦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
“八不可”中具备说服力的只有第八条。第八条也是大白话。张良担心刘邦还不能理解他的想法,明确告诉刘邦,当前唯有削弱楚国实力,否则即便重立六国也会跟随楚国,谁会臣服汉国呢?倘若采用分封策略,想夺得天下只是一个梦。
刘邦开始接受郦其食的分封建议,后来又接受张良的拒封之说。分封也好,拒封也罢,都不是为了什么中华民族的万年考虑,而是基于自己能否称霸,一统天下。而张良所做的与刘邦并无二致。
张良之所以辅助刘邦是多次选择后的结果,在他眼里刘邦是上天的恩赐。刘邦能够听取他的意见,这比什么都重要。
刘邦能够听取张良的意见,一方面在于刘邦的确知人善任,一方面在于张良提出的意见的确能满足刘邦的政治需求。张良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如建议萧何为丞相;也对其他人的意见给予补充,如坚定刘邦迁都的信心。若要问张良何以在“汉初三杰”中享有突出地位,很简单,张良对权力不感兴趣,或者说他非常明白这里的利害关系,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道理。
当年的封赏会上,尽管张良不曾有战功,但刘邦认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乃张良的功劳,便从齐国选择三万户给张良作封邑。可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江苏睢宁县西北)起事,与您在留县(江苏沛县东南)会合,这是上天把我交给您。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这种气度是别人少有的,因为他本人对权力不贪婪,自然不会引火烧身,不会像韩信那样被杀,也不会像萧何那样被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