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一词据说流行于唐朝,因为那时的高级官员的官署往往称为阁,如东阁、文渊阁、龙图阁等。在同僚的日常来往中,去其家园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换而言之,“我”也如是你的阁下,“我在您的‘阁楼(亭台)’之下”,以作为书信中的礼节。后来,这种称呼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到今天依然用于各种外交场合。
在外国文学作品也存在这样的敬称。特别是在十九世纪以前尤其是中世纪,人们的等级观念较强,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人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很强的自尊心。这种观念与我国古人不无相似之处,所以近代我国的翻译家在翻译其作品时也沿用了这种称呼,如“(尊敬的)总统阁下”、“总理阁下”、“王子殿下”、“女王陛下”等等。
贵贱有别:
“百姓”和“黎民”在古代并不是一回事儿
从前有一个皇帝,坐在皇城里,终日郁郁寡欢。大臣见此很着急。一日觐见,大臣问皇帝何以忧愁,皇帝说,见天下苍生,不知何去何从?大臣再问,皇帝说:天主宰所有,地孕育万物。天地由来已久,我不知道理由,我不明白它们的意志。大臣说:老臣明白了,是这样的,皇帝你是上天的儿子;我们不知道天地的意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厚德与宁和,所以我们尊崇你就像看见天一样。黎民百姓生活在天恩地德之中,不也是你的恩典吗?普天之下,皆是你之所有,你的作为只要不偏离于百姓,人民就会称颂你!
皇帝就是这样坐拥天下,黎民百姓臣属于他。那什么是“黎民百姓”呢?从古至今都是人民的意思。不过大概在秦以前,黎民和百姓还有明显的区分,就是黎民是一个阶层,百姓是另一个阶层。从字面上看,有一个过渡,便是先黎民再百姓,即黎民在社会的底层。“黎民百姓”自古以来就是上层官宦对非官阶层的所有人民的称呼。那么这一称呼又有怎样的来历呢?
历史倒退几千年,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后,原始积累使我国的先民在黄河流域集成了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其中九黎族在蚩尤的领导下,实行严酷的奴隶制度,势力越来越强大并开始扩张,吞并了很多小部落,接着打败了炎帝部落。炎帝部落逃到涿鹿,炎帝求助于轩辕黄帝,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在逐鹿之野一次大战中战胜了九黎族,使中原一带成为了一个统一的部落。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由此看来百姓与黎民,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首先为什么称为“百姓”呢?这与“姓”的起源有关。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古人造字“从女生”(见《说文解字》)以为孩子的姓。在国家制度产生后,才出现了“氏”。氏来源于官职。如黄帝初随母居姓姬,后受封为爵,按爵称而姓公孙。所以《史记?五帝本纪》又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后黄帝以云而命官,产生有青云氏、缙云氏、白云氏等。从母而得姓,从父而有氏,姓名可以区别血缘关系用于婚配,氏则主要表示社会地位、家族,用以区别贵贱。一般有土地有官爵者才有姓氏。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