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在《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中,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还代表长辈送给新生儿的避邪驱魔的护身符。另外,宫廷里每到“立春日”,宫内妃子喜欢做“掷钱为戏”,和“散与金钱”的活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后诗人王建在《宫词》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就忠实地记载了这一行为。
到了宋代,正月初一成为春节,取代立春日,但唐朝立春日的风俗却没有改变。春日“散钱”的风俗一方面就形成了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到明清,便成定制了。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明清时期的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送给孩子,多有吉祥喜庆和避邪之意。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包住,里面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则包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桃符变春联:
两个皇帝妙笔开辟佳节贴春联习俗
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了,桃符是用桃木制作而成的两块大板。
为什么要用桃木呢?《典术》说桃是“五行之精”。《庄子》中记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也就是说古人认为“鬼畏桃”。在传说时代,古人就有对桃木的特殊信仰。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桃梗,汉代则有皇帝赐公、卿等“苇戟桃杖”,皆为驱鬼避邪用。《荆楚岁时记》讲元旦拜贺后说:“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可知六朝时代便出现了桃板,并把桃板称为仙木。
桃板长6寸,宽3寸,上面书写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在桃符上画图或刻图,称为题桃符。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叫“鬼域”,是个鬼的世界。在鬼域门口,有棵桃树,桃树的树冠蜿蜒盘伸3000里,树上生活着一只雄鸡,每天负责报晓。当清晨雄鸡开始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天神,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察举并把他们捉住,用芦苇做的绳子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两大神也成了我国最早的门神。此后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些简单联语。如“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或“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一类压邪话和符咒,这种习俗延续了1000多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