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篇 美味佳肴(13)(2/2)
    伍子胥“积粮防急”发明年糕

    年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南方多是用糯米粉制成,在北方则是用黍子脱壳后,磨成粉,蒸熟后食用,味甜,而且又黄又粘。据说最早的时候,人们用它祭神,后来才成为人们的春节食品,它的谐音为“年年高”,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骄傲奢侈,从不把越王勾践和范蠡放在眼里,也从不防备他们。在伍子胥奉命修筑好“阖闾大城”之后,吴王大宴群臣。但伍子胥并不开心,他已料到国家迟早会被越王勾践和范蠡所灭亡。他回到营中,秘密嘱咐身边的随从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百姓没有粮食,可到相门城下掘地三尺获得食物。”果然,伍子胥遭诬陷身亡后,吴国被越军灭掉。于是,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掘地三尺,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是用糯米磨成的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恩德,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了。

    1974年,考古人员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水稻的种子,由此可知,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了。早在周朝就有了年糕的记载。《国札?札记》中“羞边之食,糗饵粉餐”的“粉餐”其实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汉朝对米糕有多种称呼,如“稻饼”、“饵”、“糍”等。汉代扬雄的《方言》中就已经有了“糕”的称谓,到了魏晋南北朝后就已经很流行了。古人对米糕的制作是从米粒糕发展到粉糕的。公元六世纪的《食次》就记载了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为“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就是把糯米蒸熟后,趁热舂成米咨,再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最后滚上糖就可以吃了。早在辽代,正月初一这天,在北京,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了。到了明清时期,年糕已经发展成为了街头上一种普遍的小吃。

    我国年糕的种类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的红龟糕等等。年糕的南北风味不同。北方的年糕主要有蒸、炸两种,甜味;南方年糕有蒸、炸、片炒和汤煮多种吃法,味道有甜有咸。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