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2004 研究生大跃进(5)(2/2)
    蔡教授同时表示,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人才规格必须多样化,不仅培养人才的途径多样化,而且生源也应该多样化。“在职博士是一个培养途径,而且今后将会越来越多。”蔡教授与郝克明先生在80年代中后期共同主持了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途径的调研,这项成果直接推动了中国在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说,尽管各高校有权决定招不招在职研究生,但“开放的大学没有权力限制公民正当的求学要求”,他表示,“多少时间在校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培养过程和准入门槛进行改革,确保质量。”

    史秋衡教授则分析说,在当前终身教育型社会,高层次在职学习的需求十分旺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其合理性和市场需求,中国的大学对此不能简单的“关门”,“擅用行政权力一刀切,还是重堵而不重导,充其量只是治标”。而且,这会导致民间教育费用大量外流。

    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中国的研究生人数飞速增长。短短4年的时间,招收的研究生的数量就从1999年的9.22万人飞速增加到2004年的33万,年增长率都在30%左右。

    即使如此,依旧满足不了社会迸发出来的对学历、学位的巨大需求。据教涌的统计,2004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94.5万人,其中在职报考的人,占了其中50%以上。虽然考研人数增幅放缓,但绝对人数依旧在不断上涨。

    如此庞大的需求,当这种脱产的研究生招生无法满足时,迫使部分渴求文凭的人士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