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2004 研究生大跃进(1)(2/2)
    “13日那天,我们研究生院招生办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每个来问的人我们都要解释一番。”9月23日,人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大椿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无奈地说。

    刘大椿说,“停招不脱产研究生”的报道是对“2005年原则上不招收不能到校脱产学习的在职培养博士生”的改革引起的误解和误传。“这一新政策只针对在职博士生。如果学生不能按教学计划到校脱产学习,尤其在第一年不能脱产上必修课,那么人大为了培养的质量,就不再招收这样的博士生了。”

    之所以会发生消息误传,刘大椿认为,与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政策太复杂有关。他说,现在的在职研究生分为脱产的、不脱产的、国家计划内的、自筹经费的等等很多种类型,每年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也要分类别详细介绍。所以,一两句笼统的话很容易引起误解。

    停招的现实背景

    9月24日中午,人大校门附近的一家书店内,挤满了购买考研书籍的学生。又是一个在职研究生招生的黄金季节。

    在北京街头,随手打开一张市民报,都能看到多如牛毛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与此同时,许多大学里出现了考研辅导班。

    “卖方”市场的鱼龙混杂决定了“买方”人员的素质不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陆善镇曾向媒体坦言:目前在职研究生报考人群中最活跃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有权的,一类是有钱的。这两类人恰恰是时间最紧张,工作、商务最繁忙的人。想想吧,在校生要用全部精力才能完成的学业,这些人只用不到30%的时间就能完成,怎么不会出现质量下降,怎么不产生“注水文凭”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