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讽谏人主(讽谏类)
    [开宗明义]人主有过失,如不功谏就将危害人君,如功谏却使自己遭到危亡。孔子说:“劝谏的方式有五种,我赞成讽谏。”有的借着文词篇章,有的借着别的事,目的在期望君父完全的醒悟改变,而转向好的一面。这就是忠臣孝子的用心。

    196 酒入舌出,言多必失

    齐桓公为大臣准备酒席,约定中午开席。管仲迟到了,桓公举起酒杯罚管仲喝酒。管仲却倒掉半杯的酒。

    桓公说:“约好时间,却迟到了!该喝罚酒,又倒掉半杯!算是合乎礼法吗?”

    管仲答说:“臣听说:酒一喝下去,舌头就出来了。舌头出来,就是失言,失言的人一定会招祸丧身,我想与其酒祸丧身,不如倒掉酒。”

    桓公笑着说:“仲父请起。请就坐。”

    197 祝君王能不得罪臣民

    齐桓公打猎,到了麦丘(今山东商河县境内),看见一位老先生,问他说:“你多大年纪?”

    答说:“八十三了。”

    公说:“很好啊!这样的长寿。你愿意用长寿的福运祝福寡人吗?”

    答说:“祝福君主能看重百姓,轻贱金玉。”

    桓公说:“很好,你再祝福别的。”

    说:“祝福君王不耻于学习,喜欢向下人请教,身帝有贤能的人,也有敢直言进谏的人。”

    桓公说:“很好,你再祝福别的。”

    答说:“祝福君王能不得罪群臣、百姓。”

    桓公听了,气得变脸说:“我只听说儿子得罪父亲,臣下得罪君王,没听说君王得罪臣子的。这句话与前两句不相当,你换一句吧!”

    麦丘县的老先生说:“这句话比前两句更受用、更好。儿子如果得罪父亲,可以请姑姑叔父来帮忙消解罪过。臣得罪君王,可以透过亲近的左右,请求谢罪。反过来说,以前桀得罪汤,纣得罪武王,这就是君王得罪臣下的例子,根本无法谢罪,到现在都无法挽救。”

    桓公听了,说:“很好。”回朝之后,就封麦丘给他,让他处理政事。

    198 马夫有三大死罪

    齐景公有匹马,养马的人照顾不来,就把它杀了,景公很气,拿起戈要亲自杀了他。

    晏子说:“这样他不知道自己的罪就被处死,让臣下替君王来责备他,好让他知罪。”

    景公说:“好。”

    晏子拿起戈对着养马的人说:“你替我们君王养马而杀掉马,罪该死;你让我们君王因为马的缘故,而杀掉养马人,罪又该死;你使我们君王因为看重牲畜、轻贱人民,而让邻国的人知道,罪更该死。”

    景公听了说:“你放心吧!不要伤害了我的仁德。”

    199 丁公不杀运金百姓

    齐景公种竹子,派官吏看守。景公外出,经过竹林附近,发现有人砍伐竹子,于是把伐竹的人拘押起来,准备处刑。

    晏子就说:“君王听过先君丁公的行事吗?”

    公说:“怎样呢?”

    答说:“丁公打曲沃,攻下曲沃时,下令不得运财物出城,百姓可以自由进出。一天,有人抬着死人出城,相公觉得怪异,叫人开棺检验,发现里面全是金玉。官吏建议杀了他们。丁公却说:用军队攻占别人的城池,借着人多势众来取得别人的财物,是不仁道的。况且治理人民的领袖,应该要宽大仁惠,慈爱众人,自己不能随便杀人。于是命令官吏放了他们。”

    景公听了,说:“很好!很好!”就令人放了砍伐竹子的囚犯。

    200 让臣与关龙逢、比干同列

    齐景公在海上游乐,非常快活,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去,又命令左右的人说:“哪一个先说要回去的,一定处死,决不宽恕。”

    颜蠋(或作蠋)走进为劝谏说:“君王喜欢在海上游东,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假使有人出来统理国家,君王又怎能享有这种海上之的乐趣呢?”

    景公拿起就要去砍他。颤蠋再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儿等着,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以前夏桀杀关龙逢(或作逢),商纣杀王子比干;君王的贤能,与桀、纣两人不同;我的才干,也与关龙逢、比干二人不同。君王为什知不砍杀我,好让我加入他们二人之中,不也是很好吗?”

    景公恍然大悟,于是就回去了,路上就听说国人计划夺取政权。

    201 圣主何时开始分人尸?

    齐景公时,有一人犯罪,景公很生气,命人把他分尸。又说:“敢劝谏的人,杀。”

    晏子左手扶着罪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说:“从古以来,圣主明王将人分尸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景公听了,就立刻放弃分尸的刑罚。

    202 弦章以死谏景公饮酒

    景公饮酒,七天七夜不停。

    弦章进谏说:“君王饮酒七天七夜,章期望君王不经再喝酒了。不如此,章就自杀。”

    晏子去拜见景公,景公说:“弦章劝谏我说,希望我不要喝酒了,否则

    他就自杀。如果听他的,那么就被臣下牵制了;不听他的,又不忍心见他自杀。”

    晏子说:“多么幸运啊!弦章遇到一位贤君。假使弦章遇桀纣一般的君主,早就被杀了。”

    景公听了,有所醒悟,就不再喝酒了。

    203 孔子一语释罪

    《孔丛子》书上说:陈惠侯扩大城池,同时起造陵阳的城台,工程未完,因工事犯法被杀的已有数十人了,并且又抓了两位监官,将要处死。

    孔子到陈国,听说此事,就去拜见陈侯,与陈侯一起登上城壹参观工事。

    孔子看了,说:“好美丽壮观啊!自古以来,帝王起造城台,没有不杀人而能够如此完美成功的。”

    陈侯听了,不说一句话,就释放所抓的两位监官。

    204 爱他,就让他当人质

    赵王才即位(孝成王,公元前 265 年),太后掌理国政,秦国马上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兵。齐国说:“一定要长安君当人质,才肯出兵。”

    太后不答应,大臣都极力劝她。

    太后就对臣下说:“谁再说派长安君去当人质的,我就要唾他的脸。”

    左师触龙愿意去见太后,太后绷着脸见他,请他进去。

    触龙慢慢的走进去,并说:“我的脚有病,不能走得快,已经很久了。我私底下想,恐怕太后的健康也不如以前了,所以希望来看一看。”

    太后说:“我都坐着辇车行走。”

    触龙说:“近日的饭量没有减少吧!”

    太后说:“吃点粥罢了。”

    这时太后的脸色平和一点了。

    触龙说:“老臣有个儿子,名叫舒祺,年纪最小。我最疼爱他,希望让他补一个侍卫的缺。我冒死向太后报告。”

    太后说:“几岁了?”

    触龙说:“十五岁了。”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说:“比女人还疼爱得厉害。”

    太后笑着说:“女人可疼得特别厉害。”

    触龙说:“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要超过长安君许多。”

    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长安君太多了。”

    触龙说:“父母之爱儿子,就会为他们做长远的打算。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拖着她流眼泪,是想到她要远离啊!也是心疼她啊!走了以后,并非不想她,每逢祭祀,一定为她祝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这岂不是她做长远的打算,希望她的子孙世世代代为王吗?”

    太后说:“是啊!”

    触龙说:“现在看看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封侯的,还有存在的吗?”

    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不单是赵国,其他诸侯子孙封侯的,还有存在吗?”

    太后说:“老妇没有听说过。”

    触龙说:“这都是因为近些自身遭祸、远些的祸及子孙的缘故。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封侯的就不好吗?那是因为他们爵位太高,却没功勋;俸禄太厚,却无劳绩,而所拥有的财宝太多了,以致于遭祸。现在你给长安君很高的爵位,肥沃的土地,很多的宝器,可是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一点功劳,一旦您去世以后,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为长安君作长远的打算,觉得您爱他比不上爱燕后。

    太后说:“好吧!由你去替他安排吧!”

    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一百辆车,送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才出兵,秦国就不再围攻赵国。

    205 三件不吉祥的事

    鲁哀公想向西边扩建家宅,史官一直劝阻说向西边扩建家宅不吉祥。

    哀公脸色大变,非常的愤怒,左右的人劝了好多次也不听,于是问他的傅宰折睢。

    折难答说:“天下有三件不吉祥的事,但是家宅向西扩建不算在里面。”

    哀公很高兴。随后又问:“什么是三件不吉祥的事?”

    回答说:“不笃行义礼,是第一件不吉祥的事;嗜欲永远不知足,是第二件;不听臣下左右强烈的谏止,是第三件。”

    哀公默默的深思,猛然省悟,虽然心下大不高兴,但也不再想扩建家宅了。

    206 丑夫殉葬做不得

    秦太后(惠王之后,昭襄王之母)爱恋魏丑夫,太后病重将死的时候,下令说:“我死后,必须以魏丑夫殉葬。”

    进谏的话都听不进去。

    庸芮替魏丑夫进言说:“人死了如果没有知觉,为何平白要生前所爱的人,来为无知觉的人陪葬呢?如果有知觉,先王忧积的怨怒已很深很久了,太后补救过失都还来不及,哪还有功夫再亲近魏丑夫呢?”

    太后听了,才放弃这个念头。

    20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想去攻伐荆国,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谁敢来劝谏,处死。”

    舍人(掌宫中之政)有一个年轻的孩子,想进谏,却不敢,于是带着弹丸到后园去守候,身上的衣服都被露水沾湿了,连续三个早上都这样。

    吴王对他说:“你何必要把衣服都弄得这样呢?”

    舍人之子说:“后园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树上悲凄的鸣叫着,饮着露水,而不晓得捕它的螳螂正在后面呢?螳螂正低上身子想去抓蝉,而不知道黄雀正在旁边等它呢?黄雀拉长脖子,想去啄螳螂,却不晓得弹丸正在它的下方呢!这三个都是想要得到它面前的利益,而没有顾虑到它后面的灾

    患。”

    吴王说:“很有道理。”

    于是就停止出兵攻荆国的计划。

    208 叶公子高不是真爱龙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经过七天,哀公却不见他,子张决定离开,并托哀公仆人转告哀公说:

    “我听说君王爱好贤士,所以不远千里而来,沿途历尽风霜雨露,不顾尘沙土垢,走过好几百里,手脚生茧起泡,一路不敢休息的跑来拜见。但过了七天,君王却不肯见我,君王这种爱好贤士的态度,就好像叶公子高爱好蛟龙一样。”

    “叶公子高爱好蛟龙,蚊帐的带钩上雕着蛟龙,凿子也画上蛟龙,连房子卧室都雕绘上蛟龙。天上的蛟龙听到这件事之后,就飞下来,把头伸进窗子里偷看,无意中把尾巴露出在厅堂上。叶公子高看到,掉头就跑,吓得魂飞魄散,脸色苍白。这样看来,叶公子高实在不是真爱蛟龙,他只喜欢像蛟龙而不是真蛟龙的东西。”

    “现在臣听说君王爱好贤士,所以迁里迢迢的来拜见君王,等了七天,君王不肯接见,可见君王并非真正爱好贤士,只是爱好像是贤士、却不是贤士的人。所以,特别把这一番话托人转告君王。”

    209 晋文公出泽受教

    晋文公外出打猎(公元前 636 年),因为追逐野兽,误入沼泽地区而迷失方向,一直找不到出路。

    后来遇到一个渔夫,文公对他说:“我是你的君王,如果你肯带我出去,我一定重赏你。”

    渔夫说:“我只想对君上说几句后而已。”

    晋文公说:“先带我出去再说吧!”

    渔夫就带着晋文公出了沼泽。

    文公说:“不知道你有什么指教?我很愿意接受。”

    渔夫说:“鸿鹄之类的大鸟,住在大海大河之中,生命很安全;日久生厌,而想迁徙到小的沼泽里,就会有被人用弹丸射杀的危险。鼋(鼋似鳖鼍似■鱼)住在深渊里,生命很安全;日久生厌,而想游到浅水池池塘,就会有遭人用网用钩捕捉的忧虑。现在君上打猎,追逐野兽,竟然深入到这个地步,未免走得太远了。”

    文公听了,说:“很好,很好。”

    于是吩咐随从记下渔夫的名字。

    渔夫说:“要我的名字做什么呢?君上只要尊事天地,敬仰社稷,巩固四境,爱护百姓,减轻赋敛,降低税租,我也会身受其福。如果君上不敬社稷,不固四境,在外对其他诸侯失礼,在内失去民心,使国人流离失所,我即使得了重赏,最后也保不住的。”

    就辞谢赏赐,又说:“君上赶快回朝廷去吧!我也要回去打渔的地方。”

    210 灶前有人,不见龟火

    卫灵公宠幸疸疽、弥子瑕。二人仗着灵公的宠幸,专松掌势,宰制朝廷,使灵公受到蒙蔽。复涂侦对衙君说:“前些日子臣梦见君王。”

    衙君说:“你梦见什么?”

    答说:“梦见灶君。”

    卫君说:“我听说:梦见国君的人,会梦见太阳。你为何梦见灶君?能说个理由就好,说不出理由就处死。”

    复涂侦说:“日光同时照亮天下所有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遮蔽日光。至于灶就不是了,要是前面的人挡在灶前,那么后面的人就照不见灶火。现在臣疑心有人挡在君王面前,所以梦见灶君。”

    卫君说:“很对。”

    于是就废了疽疽、弥子瑕。

    211 晋文公与公子鉏的邻居

    晋文公准备与诸侯会商,计划讨伐卫国。公子钮仰天而笑。

    文公问他笑什么?

    答说:“笑臣的邻居。臣的邻居送他的妻子回娘家,在路在看见一个采桑的妇女,很喜欢她,就和她说话,可是回头一看,他的妻子也有别人招引她。臣就为这个而笑。”

    文公了解他的意思,就作罢了。

    212 食客是“六翮”还是“毫毛”

    赵简子(赵鞅)在黄河游赏,感到很快乐,因而慨叹说:“如何能找到贤德的人共处?”

    船夫古乘听了,跪着回答说:“宝珠金玉没有脚,又离此地千里远,它之所以能够来到眼前,是因人们喜欢它。现在才德之士有脚,而不愿前来,这是不是君王不爱好他们呢?”

    赵简子说:“我们下宾客有千余人,早上若是饮食供应不足,傍晚时一定到市街上收税!傍晚若是饮食不足,早上一定到市街上去收税。我这样还能说不爱好人才吗?”

    船夫古乘答说:“大鹏鸟飞上高空,翱翔远方,它所依赖的是六翩(六根羽毛中央的茎管)背上的毛。腹下的细毛,不到尺寸之长,除去一大把,飞翔起来也不会更低:增加一大把,飞起来也不会更高。不知道门下宾客千人之中,有能发挥六翮一样效用的人才吗?或者几乎都是毫无作用的细毛发呢?”

    213 阎没、叔宽一食三叹

    梗阳(今山西境内)有讼案,理亏的一方,送了女乐财物给魏献子(魏舒),魏献子准备收下。

    阎没对叔宽说:“我和你一起劝谏吧!主人因为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

    今天因梗阳人的贿赂而受害,是不值得、不可以的。”

    二人进朝之后,等在庭院里,献子准备吃饭了,问说谁在庭院里,他们答说:“是阎没、叔宽在此。”

    献子请他们一起吃饭。一顿饭之间,两个人叹了三次气。

    吃饱之后,献子问说:“人家说:吃饭时候应忘掉忧愁。你们二位吃一顿饭,叹了三次气,为什么?”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两个小人,性贪,饭菜刚到,恐怕不够吃,所以欢气。菜上了一半,就自责说:难道主人请我们吃饭,会不够吃?因此再叹气。等饭菜上完,希望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心,刚刚满足就行了。所以三次叹气。”

    献子醒悟地说:“很好!”

    就辞谢梗阳人的贿赂。

    214 优孟谏君贵马贱人

    楚庄王(公元前 613 左右)有一匹爱马,给它穿五彩鲜丽的锦衣,给它住漂亮的房屋,给它睡没有帷幕的床,给它吃切好的枣干。马却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庄王派群臣为它办丧事,想用棺郭装裣,用大夫的札仪来埋葬它。

    左右的人纷纷劝阻,认为行不得。

    庄王全不理会,又下令说:“有人再敢以葬马的事走进谏,就杀了他!”

    优孟听到了,走进殿门,仰头大哭。

    庄王很惊奇的问他为什么哭。

    优孟回答说:“这匹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凭着楚国这样伟大的国家,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却只用大夫一般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轻了。”

    楚庄王问说:“那要怎么办呢?”

    优孟说:“臣建议用雕花的玉做棺,文梓的木做,用、楠、豫、章等做题凑(堆在棺郭外的木头),派甲士挖掘扩穴,叫老人和儿童来背土,齐、赵陪待在前面,韩、魏在后面护卫,用太牢之礼来祭祀,封给它万户大的地方做为奉邑。但如此一来,诸侯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贵重马。”

    庄王说:“寡人的过错,竟到了这种地步?”

    优孟说:“请大王就以六畜来埋葬它,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用姜枣作调理,下面铺上木兰树的皮,用粳米为祭品,用大火炖煮,埋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太官,吩咐说:“不要让天下人听到贵马贱人的事。”

    215 赵简子与申护的邻居

    赵简子(赵鞅)起兵攻打齐国,有位戴着盔甲的战士申护在笑,简子说:“你笑什么呢?”

    答说:“臣因以前一件可笑的事情在笑。以前在采桑的时候,臣邻居一对夫妇一起到田里工作,丈夫看见桑田中一位女子,就追去了,迫不上,又回来了。他的妻子看在眼里,很生气,也就离他而去。臣是笑那位丈夫放着妻子不照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