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章 讽谏人主(讽谏类)(2/2)
    简子说:“现在我攻打别的国家,而不顾自己的国家,是我废弛国事啊!”

    于是退兵而回。

    216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楚庄王主政三年了(公元前 611 年),不理国政,只是喜欢一些隐语玩乐,社稷濒于危险,国家已将灭亡。

    士庄问左右的人说:“为何不去进谏呢?”

    左右的人说:“你是最适当的入选。”

    士庆于是进朝,一拜再拜之后,进言说:“有一则隐语(谜语)说:有只大鸟,栖息在南山的南面,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庄王说:“你可以走了,我自己很清楚原因。”

    士庆说:“臣说也死,不说也死,希望能听一听原因所在。”

    庄王说:“此鸟不飞,在半沛他的羽翼;不叫,在于观察群臣的是非对错。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士庆叩头拜说:“所期望的已经听到了。”

    庄王非常高兴士庆提出的问题,于是就任士庆为令尹,授给他相印。

    217 犬兔追逐,农夫得利

    齐国想攻打魏国,淳髡于对齐王说:

    “韩子卢是天下跑最快的狗,东郭逡是海内最敏捷的兔子。韩子卢追东郭逡,绕着山跑了三圈,朝山上腾跃了五次。兔子力竭于前,狗困伏于后,双双困极而死。农夫看了,毫不费工夫的一起捉了。现在齐、魏两国,长久相持,兵卒劳累,百姓困苦,臣恐怕强大的秦国、楚国会趁着齐、魏困顿的时候,占有齐、魏。”

    齐王听了感到恐惧,于是收兵息将,不再攻魏。

    218 齐宣王少一爱

    齐宣王对淳于髡说:“先生谈一谈寡人喜欢的是什么?”

    淳于机说:“古代王者所喜欢的有四,而大王喜欢的有三。”

    宣王说:“这话怎么说呢?”

    淳于髡说:“古代王者爱马,大王也爱马。古代王者爱美味,大王也爱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大王却不尊崇才德之士。”

    宣王说:“国中没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则我也会尊崇他们,喜欢他们。”

    淳于髡说:

    “古时有骅骝等好马,现在没有,大王就从所有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等动物的肠肚或嫩脆可口的肉,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爱好美食。古时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美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喜欢美女。至于木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尧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出现,然后才去尊崇他们、喜欢他们;那么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也不会喜欢大王的。”

    宣王听了静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话。

    219 平原意从谏赏士兵

    赵平原君回到赵国之后(公元前 257 年),楚国春申君率军队要去援救赵国,魏国信陵君也伪造军令夺了晋鄙的军队前往救援赵国。援兵未到时,秦国加紧围攻邯郸,邯郸十分危急并且准备投降,平原君非常的忧心。

    邯郸传舍(驿站旁的屋舍,或为驿站)官吏之子李谈对平原君说:“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平原君说:“赵国灭亡,就是秦人胜利了,为什么不担心呢?”

    李谈说:“邯郸的百姓,已经到拿骨头来炊煮,易子而食的地步,可以说是困苦的极点。而你后宫的美女数百人,妻妾妇女都穿着华丽的丝绸,吃的是好肉好菜,丰厚得享用不尽。可是军队百姓兵器用尽,有的只能砍下木头做为长矛勾戟;而你有宝器钟磐,要什么有什么。”

    “假使秦国攻下赵国,君怎能拥有这些呢?假使赵国安全无恙,君又何须担心没有这些呢?你何不叫夫人以下的妇女,和士卒同列,共同分担工作,为国尽力,将家中所有物资供应士兵分享。正当别人危难困苦的时候,较易施予恩惠,也较易被人感激。”

    平原君听从他的计策,使得城中的三千多勇士,不顾性命的挺身抵抗秦兵。平原君则与李谈一起到秦军阵中谈判,秦军因此后退三十里,正巧楚、魏的援军来到,秦军就放弃攻赵的行动。

    220 陆地上的“海大鱼”

    靖郭君田婴想要筑薛城,宾客多来谏止。靖郭君乃令接待宾客的人(谒者),不要替进谏的人通报。

    有一位齐国人说:“我只说一句话,超出一句话,我愿意被杀。”谒者就替他通报。

    客进去,说:“海大鱼。”

    于是回头就走。

    靖郭君说:“请多说几句,谈明白。”

    客说:“不要。我不敢拿生命开玩笑。”

    靖郭君说:“唉!我是没办法才这样说,不会真的随便杀人,你再说清楚罢!”

    客说:“君不曾听说海中的大鱼吗?鱼网网不住它,鱼钩钩不了它,一旦放肆恣意离开大海,被困在陆地上,那么蚂蚁都能顺意在处置它。齐国就像君的大海,君已保有齐国,还要薛城干什么呢?君若失去齐国,纵使筑了薛城,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觉得有道理,就停止筑薛城的事。

    221 土偶与木偶互嘲

    孟常君将进入秦国,谏止的人很多,但都不被他接受。

    苏代想谏止。孟尝君说:“关于人事的,我全已知道,如果用鬼道来谏

    我,我就杀了他。”

    这时谒者进来回报说:“有宾客要来谈鬼道。”

    答说:“请宾客进来。”

    苏代进去对孟常君说:

    “臣来时,经过淄水之上,看见有一泥土做的人和一桃木刻的人在谈话。桃木人对土偶说:‘你原先是泥土,被拿来做成人形,现在一遇上大雨,雨水四处泛滥,你一定被毁了。’土偶答说:‘我毁坏了,就等于回复原来的样子。你是东园的桃木,被刻成人形,一旦遇上大雨,雨水四处涌到,一定使你浮走,漂漂漂,不知把你漂到哪里。’现在秦国,四面险固,而且凶狠如虎狼一般,恐怕你到了秦国,会像木偶人一样,不知前途会是如何。”

    孟尝君不知如何作答,也就不敢进入秦国。

    222 果真是不死之药!

    楚荆王时,有人献不死之药给荆王,谒者(负责接待宾客之官)拿着进朝。

    官中的宿卫问说:“可以吃吗?”

    回答:“可。”

    宿卫于是抢过来就吃下。

    荆王很生气,叫人要杀宿卫。

    宿卫请人说服荆王说:“臣问谒者,谒者说:可以吃,臣就将它吃了,所以臣是无罪的,有罪的是谒者。况且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臣吃了它却被王杀了,这就是死药了。王杀了无罪的臣,同时也表示别人全是诈欺的。”

    荆王因此不杀他。

    223 猎鹿人的三大死罪

    汉武帝(公元前 140~前 87 年)时,有人杀了上林苑的鹿,武帝于是下令负责的官吏将他抓来处死。

    东方朔在旁边说道:“这个人真该杀,何况有三大该杀的理由呢:让陛下因为鹿而杀人,是第一件该死的理由;天下人从此知道陛下看重鹿而轻贱百姓,是第二件该死的理由。匈奴一旦来犯,要用鹿来对付他们,是第三个理由。”

    武帝听了,默不作声放了那个人。

    224 他们身上有淫具

    蜀先主刘备时(公元 221~223 年),天候干旱,禁止百姓私下酿酒。有官吏在民家搜到酿酒的工具,准备要定罪处罚。

    简雍与先主出游,看见一对男女走在路上,于是对刘备说:“他们准备通奸,为什么不拘押起来?”

    刘备说:“为什么知道他们会如此?”

    简雍回答说:“他们各有可以通奸的器官,与要酿酒的人情形相同。”

    刘备听了大笑,就释放因有酿具而被捕的人。

    225 何不遣鹿作战去?

    魏文帝曹丕青龙年间(公元 233~237 年),禁地养了许多鹿,规定捕杀鹿的人要处死,并将家产充公;知情不报的人与捕鹿者同罪。由于禁地方圆有千余里,鹿只日渐繁衍,越来越多,百姓深受其苦。

    此时蜀国的军队多次侵袭边境,文帝问高柔说:“如何找到英勇的将士,派他去守西边疆界呢?”

    高柔回答说:“臣听说,圣王用兵,百兽都可以驱使,如今禁地有鹿大约一万头,陛下为什么不派它们去作战呢?”

    文帝笑说:“只听说驱赶虎豹当军队作战,没有听说过赶鹿的。”

    高柔说:“以前卫懿公养鹤,还让鹤乘轩车,而老百姓却没有多余的梗稻可以食用。后来戎人来袭,懿公派国人去抵抗,国人不愿前往,都说:派鹤去打。现在天下尚未统一。军马在郊野备战,正该积储粮食供养百姓,以便能完成大业;而今竟然禁猎,使得大群的野鹿到处冲撞,吃食生苗。”

    “百姓虽然设障防患,逼于禁令,却不敢过于防范,以致荥阳附近方圆百里的地方,税收很少。当今天下生产的人少,而鹿所造成的损害却很大;如果突然有敌人来犯,或水旱天灾,要如何应付呢?”

    文帝因此警醒,解除禁令,让百姓可以捕鹿,不要使野鹿伤了农作物。

    226“瓦衣”不漏水

    唐高宗(公元 650~683 年)出去打猎,碰上下雨,就问谏议大夫谷那律说:“怎样才能使油衣不漏水?”

    谷那律答说:“用瓦来做就不漏了。”

    高宗醒悟,从此不再出猎。

    227 鹦鹉的双翅

    唐中宗时(公元 684 年),武承嗣、武三思一心钻营,希望被立为太子,以继承帝位。狄仁杰力劝武后(武则天)召还卢陵王(中宗李显,被武后废卢陵王),武后心意稍有醒悟。

    有一天,武后对狄仁杰说:“滕梦见鹦鹉一双翅膀都折了,为什么呢?”

    仁杰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象征两子。陛下起用两子(中宗李颢,睿宗李旦),那么两翼自然就能振飞了。”

    随后又从容的对武后说:“姑侄与母子,哪一种关系亲密?陛下立子,将来就可以永远于太庙中受祭祀!如立侄儿,却从来不曾听说,侄儿为天子,而把姑姑的神主摆在太庙祭祀的。”

    太后听了,很同意他的话。

    228 河北将失,何况河南

    五代时,魏州(今河北境内)一地逃税的情形很严重,晋王李克用因而责备司录赵季良。

    赵季良就问:“殿下什么时候可以平定河南?”

    晋王大怒说:“你的职责在负责税收,为什么干涉我的军事行动呢?”

    赵季良答说:“殿下正计划进击敌人,收取领土,而不爱顾百姓;一旦百姓失去向心力,恐怕河北都不归你所有,何况是河南呢?”

    晋王听了很高兴的谢他,从此赵季良很受看重,时常参与军国大计。

    229 术士妄言能败俗

    后唐初年,晋阳的命相师周玄豹曾说:“明宗(李嗣源)前程尊贵无比。”

    后来李嗣源登上帝位后(公元 926 年),准备召请他进京入朝。

    赵凤说:“玄豹的话是应验了,可是若召他进京,那么轻狂躁进的人,一定纷纷向他讨教。从古到今,相士随便断言,害人家破人亡的事例太多了。”

    于是任命周玄豹为光禄卿,而周玄豹就以光禄卿的禄位退休。

    230 为河纵容百姓耕作

    敬新磨,是后唐庄宗(公元 923~926 年)的优孟(演艺人员,近于娼优、弄臣)。有一次庄宗到中牟县(今河南境内)打猎,践坏百姓的农作物。县令挡在马前极力谏止,庄宗生气的叫人抓去杀了。敬新磨追赶飞禽到庄宗的马前,责备县令说:“你当县令,难道不晓得我们天子爱打猎,为什么还纵容百姓耕作,而妨碍车马奔驰猎狩的行动?你罪当处死,请即刻用刑。”

    庄宗听了一笑,就放了县令。

    231 干脆将月光一起禁了

    五代时李茂贞,自号岐王,开府第设官吏,占有岐州(今河南境内),仁爱宽厚,善待百姓。

    李茂贞曾经因土地大小税收太少,下令油归政府专卖,以增加税收,并禁止砍柴的人进城,因为木柴可以当火炬。

    有一个徘优就说:“臣下建议将月光也一起禁了。”

    茂贞听了,大笑,却也不生气。

    232 此时绢非彼时绢

    后周君主派遣翰林学士宝仪(殁于公元 966 年)去登录滁州公藏的物资。此时宋太祖赵匡胤也派遣亲信的官吏去搬府库中的绢。

    宝仪制止说:“当时攻下滁州城时,就算搬光库藏的全部物资,也没有关系。现在已登录为官府的物资,没有君主的诏书,不可以拿走。”

    赵匡胤从此非常看重宝仪。

    233 君王不得慢礼

    宋太祖时,宝仪为翰林学士。皇上曾召请他草拟诏令,他到了御苑的门口,看见国君头巾戴得高高的,露出额头,赤着脚坐着,于是退后,站着不

    肯前进。

    太祖马上叫人拿走帽子衣带,穿着整齐之后,才召请他进来。

    宝仪于是进言说:“陛下创建基业,永传正统于后代,应该以礼来教化天下。”

    太祖于是很诚恳严肃的向他表示谢意与接受。从此以后,接见近臣都穿戴整齐。

    234 贾存道题诗,蔡襄戒酒

    宋朝蔡襄(文忠公,公元 1012~1067 年)性好喝酒,酒量超乎常人。考中进士之后,日夜沉溺于酒中,也不听别人的劝说,没有人能制止他。当时,太夫人年岁已高,很为他担忧。

    有一天,山东贾存道拜访他,刚好蔡襄前夜酒醉尚未醒来,贾先生提起笔来,在墙上题诗:“圣君宠重龙头选,慈母深恩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报,酒如为患悔何迟?”

    蔡襄醒来看到之后,彻底觉悟,当天就痛下决心改正,一生都不曾再醉过。

    235 不用文士,只有始皇

    金国有位近臣向君主进言,建议取消科举。

    金国君主就问张浩说:“古来帝王有不任用文学之士的吗?”

    浩说:“有的。”

    又问:“谁呢?”

    浩说:“秦始皇。”

    金主听了,看着近臣说:“怎么可以使我变成像秦始皇一样呢?”

    236 父亲乱朝,儿子学跑

    宋朝蔡京延聘张学当馆师(塾师)。张角教导学生规矩很严,学生都很怕他。

    有一天张角找学生过来,说:“你们学跑了吗?”

    学生说:“我们平时听老师的教导,只教我们要慢走,不曾听说要学跑。”

    张角说:“天下被你父亲弄坏了。早晚盗贼会起来作乱,一定先到你们家,如果学跑,还可以逃避一死。”

    孩子听了很害怕,回去告诉他父亲。

    蔡京听了惊异的说:“这你们不懂。”

    蔡京去和张角坐谈,张角说:“现在挽救太迟了。只有延搅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蔡京就问他所知的人,他就推蔗杨时(公元 1053~1135 年)。杨时从此才受朝廷的征召。

    237 用婢女试丈夫

    宋朝潼州人王藻当狱官,每晚都拿不少银钱回家。他的太太有些疑心,但不知如何谏止。

    有一天,夫人派婢女送点心去,等王藻回来,妻子就问说:“刚才送去十三块猪蹄膀肉,吃了吗?”

    王藻说:“只有十块。”

    妻子说,“一定是婢女偷吃了,或与别人有私情。”

    王藻于是拷打责问婢女,婢女受不住,只好没做也招认了。

    妻子这时从容的对王藻说:“你每天拿钱回来,我怀疑你在牢里收钱,不免做出冤枉人的坏事,所以用婢女的事来试试你罢了,实际上她根本没有偷肉。从此以后,不要再做不义的事情,而加重神明的惩罚。”

    王藻因此彻底醒悟,当天就辞去工作。

    238 酒能腐铁,何况五脏

    耶律楚材,元太宗(公元 927~947 年)时任中书令。当时太宗一向爱喝酒,每天和大臣喝得醉醮醺的。

    耶律楚材多次进谏不听,于是拿了酒槽的铁口,进谏说:“酒可以腐蚀很多东西,铁都这样了,何况是人的五脏呢?”

    太宗终于醒悟,对群臣说:“你们爱君忧国的心,哪有像吾图撒合里(长髯公,楚材鬃须长得很好看,所以太宗如此称他)呢?”

    于是赏很多金子布帛给他,并命令近臣每天喝酒两大杯为止。

    239 赐沃土等于养祸害

    明朝正德年间(公元 1506~1521 年),秦王请求将陕西(关中)边界之地的闲田归他管辖。朱宁(钱宁)、江彬等人都收了他的贿赂,大力帮他请求。

    武宗也答应了,就催促大学士草拟诏书。都察院各监察使进谏劝止都不被接受,杨廷和、蒋冕私下认为如草拟诏书,恐怕会留下后患;不草拟则忤逆皇上的心意,所以都以疾病为由辞退。

    只有梁储(字叔厚,谥文康,公元 1451~1527 年)接受命令,草拟诏令,说:

    “以前,太祖立下命令,说:这片土地不可封给藩王。不是悭吝,而是顾虑这片土地又大又肥沃,藩王得了它,多养一些门客兵马,必会因富庶而骄纵,加上好邪之人一诱导,难免做出一些不合正道的事,对于天下有所不利。”

    “现在王(秦王)恳求赐予,朕顾念亲爱之情,将土地给王,王得到这片土地,不要去收留聚集一些不法的奸人,不要多养门客兵马,不要听信狂妄者的引诱去做不法的事,而惊扰边境,危害我大明的天下。如果这样,到那时虽然一心想维护自己的亲人,也做不到了。王千万小心,不要疏忽了。”

    武宗看了诏令,惊骇的说:“如果这样值得忧虑,还是不能给。”

    这件事终于搁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