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君王,统治万国,挥动手中的鞭子,即可役使整个天下,却无人敢和君王分享功名,圣人难道没有这种人之常情,不愿意达到这一目的吗?但是,华山、黄河以西由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辅佐武王灭纣建立周朝)分管,函谷关以东,由召公(姓姬,名奭,周的支族,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代治(译者按: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疑船山所言有误)。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九州(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长官,军政首领,纵横交错,分区治理,使他们能控制大国,扶助小国,互相牵连,所以即使是偏僻荒远之地,也没有被孤立的危险。君王调动国家,如同活动自己的臂膀、灵活自如,因而,周朝的圣德之君,能有效地保护神州、排除异族干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思想没有松弛,权力也没有削弱。
周夷王(姓姬,名变,周朝第九代君王)、周厉王(姓姬,名胡,周朝第十代君王,为政暴虐,在位三十四年被逐)以后,诸侯首领不眼节度,王朝法纪遭到破坏,同姓诸侯连年开战,对外防御大大削弱。因此,孤竹国(古国名,在今河北抚宁到辽宁朝阳一带)逼迫燕国,淮夷族(古族名,周朝淮河南北近海的夷人)困扰杞国(周朝诸侯国,似姓),瞒(春秋夷狄国名,今山东济南一带)、羲渠(古西戎国名,在今甘肃合水,泾川等地。译者按:羲渠侮齐,不见上书记载,且西戎与齐,相距甚远,疑船山所记有误)欺侮齐国和宋国(子姓,都城河南商丘),进而侵凌黄河、渭水一带。
虽然此时天子衰弱,不能命令诸侯,但诸侯中的强者仍能奋然而起,南征北战。齐桓公斩杀令支(春秋时西戎的属国,今河北迁安一带),践踏卑耳山(山西平陆),秦穆公讨伐西戎(古中国西北异族的总称),拓地千里;晋国消灭潞氏(春秋时赤狄别族建立的小国,在今山西潞城县),戚震一方。他们公开宣扬自己的武力,张扬赤系神州的大旗,左征右伐,开疆拓土,虽然不能和周朝圣王把握三维(天、地、人)总揽天下的魄力相提并论;但是,孔子还是要褒扬奖掖他们,为的是逐渐控制住灾祸的蔓延,避免天下败亡。因此,周天子把盛祭品的俎、雕饰彩绘的彤弓赐给齐桓公和晋文公;任命随会(春秋晋人士会,受封于随、故称随会)做官,颁发给他祭祀时穿的礼服礼冠;祝贺秦穆公的功业,送给他可以号令三军、吊民伐罪的金钲和战鼓——周天子这些逾礼的做法,并没有受到孔子《春秋》的讥讽。因此,《孟子·离晏》说:“春秋时代圣王的业绩消歇了,所存的只是齐桓公、晋文公为首的五霸的业绩,这段历史的赏罚褒贬本应由周天子做出,但是孔子已将它蕴含在《春秋》这部书的文字中了。”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五霸(齐桓公、晋文
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的贡献。
奠定三维的基础,推尊中国的核心地位,智慧可以通达天地,心中思考着未来。秋天的寒露刚刚凋落树叶,就要保护好场圃的庄稼、蔬菜;少许云朵在秦山上空聚集,就要筑牢大堤以戒备洪水;一向不喜欢戴帽子的吴国一谈起喜欢帽子,晋国就忙于戒备吴兵的入侵中原;杞国人一用夷礼,就会忘记自己是神禹的子孙……这些故事没有一件不是说要预先警惕事变的萌芽,率先安定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以个人的智慧征服天下,保护同类的人可以做君长,能护卫好群礼的人可以任高官。
因此,圣人首先号召百姓以显示自身的尊贵,并且要始终保持住这种独尊的地位,匡正和防备最终的紊乱,以使把独尊之位传给子孙,等待着后来的圣贤,或用禅让的方式,或用父子直接继承的方式,或可用取代昏君的革命方式,转移王位;但是,唯独不能让夷狄介入其中。圣人获得独尊地位后,才可能培植弱小,搀扶冻馁,表扬高尚的品德,贬斥败坏的渣滓;并且用加冠、成婚、饮酒、射箭等一整套礼仪教化百姓,用丧礼祭祀的仪式悼念死者,用等级制度区分尊卑,用刑法杀戮、征战讨伐整肃天下。这样,清明之气就会充溢,血胍就会强盛,外物不能冒犯人类,凶邪不能侵犯吉祥。再用宏亮的音乐使人和悦,用嘹亮的歌唱使人舒畅,于是,礼乐并兴,神人相和,麟凰龙龟同时来臻,朱草(红色的瑞草)醴泉(甘美的泉水)相继出现。
黑蚂蚁也是有君长的小动物,蚁后会下令加固洞穴口的土壤,如果红蚂蚁、白蚂蚁窥视它们的洞口,它一定会率领部属,咬死来犯者,直到来犯者远离其洞穴、互不干扰时为止。因为,统治蚁群的蚁后,也要有办法保护蚁群才行。
做君王的没有对王位能否代代相传的危机感,没有对华夏居中原和夷狄处八方的明确区分,却只知道自身的尊贵,惹得天下怨愤,属国叛离,相互猜忌,中原疲弱,仍然要保其尊贵,苟且偷安,贪天之功,灾难临头无法阻止,外物威胁无法抵挡,不能给子孙以生存的幸福,不能给臣民以有效的保护,这就是王道的泯灭断绝,也是孔子《春秋》中最为痛心的事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