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乡路漫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情书
    不怪宝然同学这样激动,可怜滴娃,要知道这可是她两辈子以来收到的头一封,……情书啊

    前世的宝然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个布景板,别说情书了,连张暧昧的小纸条都没拿到过。这辈子人缘好了许多,可基本上还是被排除在班级里那些明朝暗涌的桃色氛围之外,原因嘛,宝然自己猜也能猜个大差不差。

    首先同学们基本上都知道她的年龄是掺了水的,这时候的高中生们,虽然已经与时俱进学会课上偷偷打眼风儿课下悄悄拉小手儿了,但主流舆论还是不支持早恋的,对年龄只在初中生的**们动心思,那更是可耻的,要不以当年薛姐姐的做派,能直接被老师家长定性为流氓?

    就算有那么个把前卫早熟的不忌讳那些,可只要在一中混过几年,有点脑子的都不会来打宝然的主意。小姑娘再可爱,架不住哥哥们凶猛啊更何况这个地界儿,谁能指望那些护短的男孩子们跟你沟通感情先礼后兵?好不好先干一架,能爬的起来再考虑要不要抽空儿听你说句话……

    、

    所以虽说当初笔记本是给个女生借出去的,并且还在班里不大不小转了一圈儿,这封辞藻华丽没有署名的情书,宝然还是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是来自何人的。

    当然,就不用跟红玉解释得那么详细了。……这也是为了你好,宝然心道,方便你展开充分的想象与八卦不是么?

    八卦的红玉还在眼睛晶亮地追问:“谁啊宝然笔记本借给谁了?说说嘛说不定我认识呢说不定我见过……”

    “叶晓玲。”宝然简短截断。

    、

    红玉差点儿给呛过去,本着八卦到底的强悍精神硬挺过来,并且立刻找出了破绽:“你骗人刚才还说谁借的我也不能认识呢”

    “啊……”宝然低头,……记性不错嘛上一章的话都还没忘。“真是借给叶晓玲了,不过之后又给谁看过是谁放回去的我可就没注意了。”

    滴水不漏啊

    红玉八卦不成,火烧火燎的难受,自然不想宝然太好过了:“……得意什么呀都不知道是谁给放回来……,我看那信上也没指名没道姓的,该不会是弄错了吧?闹不好压根儿就不是给你的”

    “哦……,有道理”宝然大悟,“让我想想让我来好好儿想一想……,莫非,这又是个曲线救国看上了咱家红玉的?这人很会算啊,他就知道红玉你今天会来,他就知道我会麻烦红玉给提着背书,他就知道红玉你素手一翻便能发现,……他就是不知道红玉你居然会如此疏忽,将这一番心意落入了我的魔爪……”

    红玉给她念叨得直抱脑袋:“行了行了是你的肯定没错儿是你的行了吧?”

    、

    “那是甭管怎么样,只要到了我手里,那就是给我的”宝然满意了,小心地原样儿折好,找出自己的日记本珍重收藏:“这个绝对的,有纪念意义啊”

    红玉见实在探不出什么了,悻悻告辞:“我得回家吃饭去了,……你自己慢慢享受,辗转反侧吧啊”

    、

    接下来几天,宝然照常同王晶搭伴儿,顶着黑沉沉天幕上的闪闪星光出门,踩着咯吱作响的遍地积雪回家,课上认真听讲专心复习,课间埋头赶作业,要不就是仰头发呆,跟班里的同学们该说说该笑笑,办公的公事公办,不理的照旧不理,只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三天后在课桌里,又摸出一只信封。极普通的式样,印了大熊猫啃竹子,严实地封了口,没地址没邮戳。

    宝然有点小遗憾:少划拉一张邮票了……

    、

    已经有了准备,自然没怎么费力就确认了写信的人:郭致远,去年九月的两个转学生之一。

    郭致远同学和另一个女生一样,都是在内地老家读书长大,专程回来参加高考的。在新疆这种学生不在少数,王晶班上就有几个,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他们的父母亲多是来自内地大城市,自己又没能回去的,只将孩子送回老家托老人帮忙照顾,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也正因为是大城市,户口调转不易,往往拖到孩子都要毕业了,还得回来参加高考。

    这位郭同学来到班上没几天,就对宝然致以了特别的关注。宝然知道,也知道为什么。

    郭同学身上有一种抹不去,估计他自己也不想抹去的……,气质。凭着那一点点的特殊,以及宝然身上隐隐约约的一点类似,就算没有深入的了解,他也能分辨出彼此之间的一点共通之处,大概也是因此才觉得,宝然同自己应该会比较有共同语言。

    、

    对啊你们猜对了,郭同学来自上海。十几年前的红彬红玉兄妹要是能够成功地赖在上海,现如今总会有一个,必须像郭同学一样,被这可恶的兵团户口捏着,掉头回来,插班高考。

    可以想见,这样的插班生,会受到这边同学们怎样的待遇。

    连复读生都要比他们好过一点。

    他们接受了大城市高质量的教育,他们见识广博眼界开阔,他们来到这久别的,有些人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的小小边城,他们掩饰不住自己骨子里的骄傲自信和高人一等,可偏偏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又跟这里略嫌土气的同学们没有任何区别,都得挣扎着从这里考出去,将来还要努力着想办法在某个城市留下来,他们才能真正摆脱将他们拉回到这里的那个身份。

    本地生长的孩子们,或明或暗,对他们都是难得友好甚至敌视的。

    这很正常,毕竟,他们是带着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先进教育,回来同本地的学生,抢夺那非常有限的升学名额的。

    所以如非必要,基本上没人搭理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