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第八个上司刘表,不但是正宗的皇亲,而且是东汉末年正宗名流,与汝南陈翔、范滂、鲁国孔昱、勃海苑康、张俭、南阳岑晊等人号称八友。这里面的范滂、张俭可是第一流的名士,晚清维新党人谭嗣同著名的那首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里的张俭就是这位东汉名士。汉灵帝时候,大捕党人清流,张俭窜身草莽,因为天下知名,每每有人冒着破家的危险来保护他,其中就有那位圣人之后孔融。刘表可能因为是正宗皇亲,倒没有成为通缉犯。在大将军掾的任上做得很稳当。汉灵帝死后,刘表做到了荆州刺史的肥缺,属于是累官不失州郡的正常升迁,就跟现在国企里你只要是个全日制本科生,最终一个工程师是跑不了的一样。
此刻的刘表很有些后悔,当初以老官僚的眼光看重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对于赘阉遗丑的曹操不是很看好。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因为江东和他有杀父之仇的孙氏牵制,加上对当年的愣头青曹操有点惧怕,并没有出兵夹击许昌。官渡袁绍惨败对这位老官僚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正好刘备来投奔,他就把刘备安排在新野驻军,算是建立了和曹军的缓冲区。
刘表对刘备的意见就是利用,但不是重用,以刘表的名士出身,对刘备的帮会出身,骨子里是有着一种看不起的。名士不是各地都有,商人却是各地都有,乱世里的和刘备一样的豪强之辈也是很多。荆州在刘表手下不得意的人,很多和刘备倒是臭味相投。于是在新野形成了一个以刘备为中心的圈子。对于这,刘表是警觉的,刘表的同类荆州得势的士大夫蒯彻等人对刘备不止是警觉,而是深恶痛绝。刘备在荆州是在野派的领袖,是执政派的死敌,因此经常有人在刘表面前说他的不是。
在曹操对袁绍残部进行作战的时候,刘备在博望坡曾经利用夏侯惇的轻敌冒进,取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在曹操进讨乌桓的时候,刘备向刘表提议趁机袭击许昌,刘表作为老官僚,一方面不愿意冒险,一方面出于对刘备的戒心,并没有答应。
关于诸葛亮,当是刘备在破夏侯惇之后寻访的。三顾茅庐固然是因为刘备在荆州穷极无聊,不使自己真的在安逸的生活中堕落,找些事来做做。另外一方面,刘备也是想改变自己帮会分子的形象,如同现在越是自己文凭不行的企业领导,越喜欢在招聘的时候把文凭放在第一位。可能当初刘备也想如现在一些企业家娶个女大学生什么的,通过的关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但是当时他还不具备那方面的吸引力,要知道女大学生找土财主叫贪财,找有足够金钱和势力的就叫慧眼识珠。刘备就只好找知识分子的朋友了,就是知识分子中如蒯越等当权派也不会搭理他。至于正在南阳的隆中养望的诸葛孔明,自比管仲乐毅,可惜“时人莫之许也”,推许他的只有崔州平、徐庶等一伙在野的知识分子,因此不是很计较刘备的地位。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把原先替刘表打算的战略改了改,跟刘备一说,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隆中对”和当年鲁肃告诉孙权的“酒桌对”是差不多的,尤其是核心——暂时别和曹操动手,曹操不好对付,柿子捡软的捏,对付刘璋等老实头,然后据险而守,等待曹操老死再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