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南国家化程度弱于北方的问题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除了朱元璋覆灭元朝之外,都是在逐鹿中原以后,以北制南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也不能够算例外,因为当时的元朝政治混乱,北方民军四起,老百姓和士大夫阶层很多就根本不把元朝作为正朔。国家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开发的程度,政权对国家的控制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总能够侵略政治不清明的富裕地区的原因,宋所以败于辽、金,清之所以败给倭寇,都不是综合国力的问题,而是一盘散沙对一块小石头的问题。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国都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用倾国之力来进行决战,所以失败也不足为奇。用的话说,就是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后来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还要远远弱于清朝和民国,但是成败异变,正是政权对国家控制程度的体现。陆逊隐隐知道这个真理,但是和中国绝大多数统治者一样,孙权脑子里觉得民心和民富是摆设而已,攻城略地才是主业。因此陆逊以休生养息为主的方针说多了,反而引起了孙权对他的猜疑。至少是怀疑陆逊在抢占魏国地盘的时候是出工不出力。所以直到东吴的赤乌七年才让陆逊代替顾雍出任丞相,这年底又因为陆逊劝孙权不要让鲁王孙霸逾越了太子孙和的位置,而被孙权“遣中使责让之”。连太子太辅吾粲都被以和陆逊交书的罪名“下狱死”,足见孙权对陆逊的猜忌之深。陆逊忠而被谤,在第二年二月,“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陆逊死后,“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津大桥楹”,可谓天怒人怨,孙权因而后悔,也就没有再为难陆逊的儿子陆抗。吴国之所以能够后亡于蜀国十六年,陆氏父子是功不可没的,尤其是陆逊的慎战,要优于蜀国诸葛亮的穷兵黩武,毕竟西蜀的险要是要强过江东的。如果诸葛亮采取的是派遣魏延等良将以少许兵力据险而守,在国内休生养息,谋定后动的话,西蜀应该至少不会先亡。
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在西晋破吴的时候以身殉国。《世说新语》里的大名士陆机、陆云都是陆抗的儿子,但是才能是大大不及乃祖了,仅仅是以文名著称于世。二陆和他们的幼弟陆耽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死于成都王司马颖之手。
江东四杰卷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