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司马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1)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1)

    司马懿非常清楚,曹爽发动这次战争的敌人有两个。军事上,是冲着蜀汉去的;政治上,是冲着我司马懿来的。

    曹操时代,非宗亲不能掌握兵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司马懿自从曹丕后期以来初入军界,征战沙场,建立了无上功勋,再加上曹魏宗亲的军界巨头夏侯尚、曹休、曹真先后辞世,军权早就风水轮流转到了司马懿的手里。曹爽这次伐蜀,除了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威名之外,逐步将军权收归宗室,也当是目的之一。

    司马懿当然不能同意。司马懿如今已经几乎被架空,尚书奏事从来不经由自己而是直接向曹爽负责。军权已经成为司马懿唯一的制胜法宝,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旦军权再失去,司马懿就像拔了牙的老虎,连病猫都不如。

    政治权力失去,军权再失去,下一步可能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司马懿并不是不愿意淡出军界,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手的步步紧逼,逼着自己采取正当防卫。

    司马懿极力反对曹爽的伐蜀计划。他认为,蜀汉数年不主动进攻,如今正当兵精粮足。况且入蜀的道路险隘无比,气候变幻无常,当年大司马曹真就栽了跟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曹爽不听取司马懿的意见。尚书台在曹爽手里,曹爽就是决策者。他自己提交策划,自己拍板,自己出征,根本无需你司马懿的同意。

    曹爽唯一需要司马懿同意的是,他想带上司马昭一起出征。司马昭回来问老爹:父亲,你说我去不去?

    司马懿笑笑:大将军有令,你敢不从?何须问老夫?

    司马昭不大明白父亲的意思,不做声。

    司马懿继续说:大将军用你,一来是希望你能够劝服为父,同意伐蜀;二来是希望利用我司马氏在关中军的威望,来调动军队。

    司马昭心中大致明白了,但他依旧低眉顺目,等待下文。

    司马懿眯起眼来:既然已经知道了大将军的用意,那你就反其道而行之,好好协助大将军吧。另外,为父虽然不能参与决策,但毕竟沙场多年有些经验。前方战事,不妨时时报知为父。

    司马昭心领神会,领命而去。

    既然曹爽伐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司马懿只好退而求其次,向曹爽提出一项新的人事调动:夏侯玄刚刚调任征西将军,中护军一职空缺;我儿司马师担任散骑侍郎日久,希望大将军能考虑提拔。

    毫无疑问,这是司马懿开出的交换条件:你不让我儿子担任中护军,我就绝不会让你顺利伐蜀!

    曹爽犯不着在这个小问题上跟司马懿纠缠不清,一口答应。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禁军终于由原来曹氏一家独大改变为双雄对峙的格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