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权之道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和珅:逢迎有术,平步青云(3)
    和珅:逢迎有术,平步青云(3)

    掌握了一切证据之后,和珅才提审李侍尧。为了显示声威,他就在总督府的大堂中央摆下公案。李侍尧来到公堂后还态度骄横,有恃无恐,和珅见状,命人将赵一恒等要犯带上公堂,让他们当面与李侍尧对质。当和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李侍尧已经感到大势已去,放弃所有希望,认罪伏法了。乾隆帝接到和珅查案的奏折,见海宁弹劾李侍尧的奏章句句属实,恼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带回京师治罪。而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几经审问,和珅又上奏,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帝感念他颇有才干,曾屡立战功,而且又戍边多年,不忍心就这样把他杀了。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帝的意思,上书奏请道:“侍尧历任封疆、干练有为,请皇上开恩。”乾隆帝也就顺着台阶下,没有批准和珅“斩立决”的奏折,让和珅等人再行商议,最后乾隆帝判了李侍尧“斩监候”,没收了他的家产,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虽然和珅没有达到将李侍尧斩首的目的,却向乾隆帝和朝臣们展示了自己办事的才干,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也奠定了自己立身于朝的基础。

    和珅官运亨通,乾隆帝对他也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不仅仅在于他的能干,还在于他能处处为乾隆帝着想,抓住时机替乾隆帝立“德”,为他换取好的名声,这对于非常注重名声的乾隆帝来说,无异于一剂最贴心的良方。

    乾隆帝年轻时就曾当着朝中大臣的面许下诺言,在当政六十年时传位嗣子。这一年,也就是公元1795年,八十五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准备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永琰,九月初三日,发布上谕说:“朕寅绍还基,抚绥方夏,践阼之初,即焚手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六十一载了数,其时亦未计年庆围甲子。……朕诞鹰大宝,会六十年矣,……兹天恩中锡,竟获周甲纪元,寿跻八旬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但天听谁聪,朕志先定,难以勉顺群情……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用昭付托,定制孟冬朔须发时宪书。其以明年丙辰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在这篇洋洋洒洒的上谕中,乾隆帝回顾了他做皇帝以来的功德,阐释了禅位的来龙去脉,也表示出他当太上皇后,依旧掌握实权的愿望。

    上谕布告天下之后,朝野上下便开始准备第二年元旦的禅位大典。主持此事的和珅为了把禅位大典办得隆重、庄严,特别是要显示出乾隆帝的仁君风范,着实伤透了脑筋,历时五个月才把大典的礼仪制定好,交与乾隆帝定夺,其中,最让乾隆帝满意的是“千叟宴”。所谓“千叟宴”就是在全国各地的官员、缙绅中召集一千名七十岁以上的高寿者在皇宫中举行酒宴,与皇帝同乐。中国古人就有“仁者高寿”的说法,试想,近千名白发垂髫的老者济济一堂,同庆同乐,不仅可以表明在乾隆帝统治的六十年中,四海升平、百姓都得以长寿,也可以看出乾隆帝归政禅位、年高德勋。又为了能筹划好这次“千叟宴”,和珅费尽心机,最大的难题就是取暖问题,因为正月时节正是北京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偌大的一个宫殿中,空空荡荡如何取暖,这让当时很多人对这种新奇的“千叟宴”表示怀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