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巴赫画传 第五章(4)
    巴赫画传  第五章(4)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就是一部赋格作品集。它与《音乐的奉献》一脉相承,被后人视为巴赫一生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像《音乐的奉献》一样,在这部作品集中,巴赫也使用了一系列对位法的变奏曲,都以同一主题、同一音调为基础。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音乐的奉献》中,卡农曲的观念占主要地位;而在《赋格的艺术》里,巴赫对各种赋格曲式的可能性都给予了充分考虑。

    与《音乐的奉献》和《卡农变奏曲》一样,巴赫写作《赋格的艺术》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向当时著名的音乐社团“音乐研究会”提交“学术报告”。音乐研究会的创建者名叫米茨勒,他曾是莱比锡大学音乐学社成员,跟巴赫学过音乐。音乐研究会出版一份月刊,对音乐理论问题进行探讨。音乐研究会对入会资格要求甚严,会员必须猾参与音乐活动,研究音乐理论,还须提供音乐专著。能够加入音乐研究会的人,在德国乐坛上都不是等闲之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巴赫1740年就对加入音乐研究会产生了兴趣,但他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听说名震欧洲大陆的大音乐家亨德尔也加入了音乐研究会,成为该会的第11个会员,巴赫下定了决心。1750年3月21日,巴赫以65岁高龄成为音乐研究会的名誉会员。

    遗憾的是,巴赫未能写完《赋格的艺术》。他太穷了,需要赶紧出版这部作品换钱;他也太累了,需要停下这部作品,好好休息休息。

    他只写了《赋格的艺术》中的21首赋格曲,他以“音乐签名”的方式,将自己的名字“bach”镶嵌在这部巨作中。虽然《赋格的艺术》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但它已完成的部分璀璨夺目,为后人所称道。《赋格的艺术》反映了巴赫音乐思维上的严密逻辑性,这部作品犹如一部音乐逻辑的“百科全书”,成为后人研究音乐形式的必读书。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巴赫从未透露过《赋格的艺术》究竟是为什么乐器而写,以至于后人在演奏时谨慎而又大胆地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也许这正是巴赫自己的精心设计:事先根本不考虑用什么乐器演奏,只为纯粹的赋格创立典范。

    31. 上帝啊,如今我走向你的神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