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巴赫画传 第一章(3)
    巴赫画传  第一章(3)

    除了在前人作品中深深钻研以外,巴赫还特别注重与管风琴大家的直接交流。过去,他只跟大哥约翰·克里斯朵夫学习过管风琴,但是管风琴演奏大家,他一个也不认识。在吕讷堡,他却认识了圣约翰教堂的管风琴师、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格奥尔格·伯姆。伯姆也是图林根人,跟巴赫一家交往甚密,他是一位才华出众、感情丰富、喜欢装饰、精通法国风格的人物。他的技巧、他的热情都使巴赫受益匪浅。出于对巴赫的爱护,他还把巴赫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师莱因肯。莱因肯是荷兰人,住在德国北部重镇汉堡,他是一位技巧精湛、当地知名的管风琴家兼作曲家。

    1701年暑期,巴赫前去汉堡拜访莱因肯。由于没钱乘坐公共驿车,只好采取老办法,徒步前往。一路上他省吃俭用,晚上就睡在草堆或者人家的屋檐下面。终于,他来到了汉堡见到了莱因肯大师。莱因肯的演奏,催人泪下,特别是他演奏的《悲伤的古堡》。莱因肯在赞美歌中美妙的技巧变化给巴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次,巴赫还看到了歌剧作曲家莱因哈德·凯泽的歌剧,听到北日尔曼著名管风琴师文森·吕贝克的演奏。这些代表了德国北方音乐的最高水平的作曲家,都给巴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作品中的营养成分都被巴赫所吸收,成为他音乐风格中的一部分。

    从汉堡到吕讷堡这段漫长的路,巴赫仍然要徒步走回去。由于路费花光了,他连着三天没有吃饭,只靠清水维持。翻过幽暗的山林,穿过绿色的草地,走过城镇那漫长的道路,这一天黄昏时,他走到一个小城,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于是,他像平时一样,高声唱起了赞美诗。他那优美的嗓音,开始在夜晚的天空中飘荡起来。这时,他忽然看见有个东西落在他的眼前,他好奇地捡起来一看,是一个鲱鱼头。虽然饥肠辘辘,但巴赫仍然有些生气,把这种喂狗的东西给他吃,真是太过分了!他刚想把这个鱼头扔掉,却发现鱼嘴里塞着个东西,他赶紧掏出来一看,是一卷白纸,里面包着两个丹麦金币。借着路上微弱的星光,他看到纸上写着一行字:“谢谢你优美的赞美诗,上帝祝福你!”巴赫抬起头来,仔细打量每一扇窗户,想知道是谁发的善心,可是每一个窗口都紧紧关闭。看来,这个鱼头不是人给的,而是上帝给的!利用这两个金币,巴赫顺利地回到了吕讷堡。此后,鲱鱼就成了巴赫最喜欢的食物。

    吕讷堡的3年,是巴赫一生中极为重要的3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巴赫完成了从一个音乐爱好者到一个音乐家的最起码准备工作。他在这里所学习、所领略到的一切,都将在未来的创作生涯中得到体现。

    5. 魏玛

    1702年复活节,17岁的巴赫以优异的成绩从米歇尔学校毕业了。如果他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就会有机会走一条常规道路,进入大学深造。然而他是一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他不能奢望更多,他必须尽快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自谋生路,而音乐,将成为他赖以谋生的唯一手艺。

    1703年4月,巴赫来到魏玛。多年以前,巴赫的祖父克里斯朵夫也曾在魏玛当过乐师。

    当时的魏玛只有5000人,是一个并不十分重要的小国家。由于统治者相对开明,在巴赫时代,魏玛已经开始具备文化名城的雏形,直到一百年后,歌德和席勒崛起,狂飙突进运动勃兴,魏玛终于成为“日耳曼的雅典”。魏玛的统治者名叫威廉·恩斯特,他既是公爵又是大主教,他住在威廉堡里面,对人民发号施令。

    威廉·恩斯特在位45年。他上台后,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一方面他填平了祖先养熊消遣的坑洞用来种花,解散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剧团。他相信上帝,崇尚虔诚的仪式。他规定所有臣仆必须每天参加祈祷,还要轮流高声诵读《圣经》。

    另一方面,威廉又是一位重视文化艺术的统治者,他酷爱音乐,供养着一个歌剧团。听过巴赫的演奏之后,他十分欣赏,决定留用这个年轻人。于是,巴赫平生第一次找到了工作:在威廉的兄弟那里当乐师,主要拉小提琴、管风琴,并任指挥,同时兼任填和秘书,他领的工资相当于一名普通的男仆。

    魏玛宫廷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在这里,巴赫接触到一片从未接触过的新天地。在这里,他结识到以前闻所未闻的一些乐师。这些乐师的演奏风格丰富多样,他们既演奏德国的传统乐曲,又演奏法国的最新舞曲,甚至还有意大利歌剧……在刚刚开始职业音乐家生涯的时候结识这些人,无疑会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多种风格的撞击,多种色彩的融合,使巴赫博采众家之长,又超越众家之长,形成自己最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