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左,西医在右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章 中医的理论——治标要治本(2/2)

    6)女性经前或行经时*胀痛,经量少或行而不畅,逐渐增多,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感减少或消失,伴有经前胸肋胀痛。

    7)男性睾丸坠胀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质紫或有瘀点。

    以上症状有3条以上符合,则可能体内气血不畅、淤塞或者气血不足。中医解除气血瘀滞,滋补气血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常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丹皮、郁金、桃仁等。此外,用川穹炖生鸡蛋也是滋补气血的好方法。

    中医用滋补气血的方法来达到西医上的加速新陈代谢的目的,从根本上保证人体内环境器官的健康运作,达到治本的宗旨。

    3藏象五系统学说——中医将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称为藏象五系统。中医的藏象五系统不仅仅是对于西医上的心、肝、脾、肺、肾五大器官,更是其器官对应的整个系统。只有按照整个系统,统筹兼治,才能达到将病症“连根拔起”的目的。

    4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是指根据人体内环境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九种不同的体质类型,从体质上根据患者的病症来对症下药达到治本的目的。

    我国中医将人体体质划分为以下九种类型:

    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指健康的体质,其阴阳气血调和,体型适中、面色红润、精神面貌佳为主要特征。

    中医调节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三餐准时,七八分饱,冷热相宜,粗细合理搭配。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是指人体精气不足的体质。这类型体质的人声线低,容易出汗,容易疲惫、气短,换季容易感染上感冒。

    中医调节的方法: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是指体内阳气不足的体质。这类型体质的人畏寒怕冷,经常感到手脚发凉。

    中医调节的方法:多食温阳的中药,如鹿茸、巴戟天、沙苑子等,牛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是指体内阴气不足的体质。这类型体质的人,怕热,口干唇燥,眼睛干涩,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中医调节的方法:多食滋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少食羊肉、韭菜、辣椒等性温燥的食物。

    血淤体质:血瘀体质的人是指体内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淤塞不行的体质。这类型的人皮肤较粗糙,*肥胖,脸色偏黄,女性多月经不调。

    中医调节的方法:多食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山楂、当归、丹参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要保持适度的运动。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指由于肥胖导致的湿气等积留在体内的体质。这类型的人多体形肥胖,腹部较多赘肉,容易出汗,皮肤偏油。

    中药调节的方法:多食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如茯苓、薏米、山楂等,少食油腻的食物。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是指湿气和*积留在体内的体质。这类型的人脸部多油,易生粉刺,皮肤易过敏,瘙痒,易动怒,经常感到口苦、口臭等症状。

    中药调节的方法:多食用甘寒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车前草,节节草等,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油腻。

    气郁体质:气郁体质是指由于体内精气不顺导致人体精神萎靡的体质。这类型的人多体形偏瘦,情绪低沉,消极悲观,伴随不同程度的胸闷,容易失眠。

    中药调节的方法:多食用多行气、解郁的食物,如山楂、橘皮、菊花等,宜多参加户外群体活动。

    特禀体质:特禀是指先天性患有某种特殊病症的体质。这类型的人多以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为主要表现特征。

    中药调节的方法:多食用益气固表的中药,如黄芪、黄芩、白术等,少食辛辣的食品。

    5经络学说——中医将人体的气血通道划分为经脉和脉络两部分。由经脉织出一张遍布全身的网络称为经络。中医会根据病患不同部分的病患情况,用针灸等方法使其经络畅通,从根本上消除病患者的疼痛,达到治本的目的。

    中医是一门系统而精深的医学,其原则是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最佳治疗方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中医的目标是长寿

    与其它医学不同的是,中医的目标是长寿。中医不仅是一门治病的学问,还是一门养生的学问。中医精妙之处在于人们能通过自学来领悟中医中的养生精髓,从而达到治病不求人,健康长寿的目标。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于顺应四时时节,补充精气,使静脉畅通,调节情志,从而达到调节和保护五脏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当婴儿离开母体直至老去都顺应“天人合一”这一规律。天气寒冷,人体会感觉到冷,做出发抖,打颤的反应。天气炎热,人体会感觉到热气,做出流汗的反应。因此,养生治病也要顺从“天人合一”。我们常说,春夏滋阴,秋冬补阳说的就是顺应时节来调养生息。

    在养生治疗中,要注意补充精气,食用益气固表的食物或者药材,来达到使全身气血通畅的目的,好比一股蒸热源源不断地推动身体这幅机器运转。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调节个人的情志。因为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就是因为悲伤过度,经常郁郁寡欢伤及肺部,导致过早香消玉殒。情志与人体五脏息息相关,是一个系统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养生保健中,尤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志。适度练习书法、绘画、参加舞蹈和气功锻炼等活动,都有助于调节情志,养生保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