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博学多才(2/2)
    达·芬奇的老师维罗奇奥,年长他17岁。

    他博学多才,对科学、艺术都十分感兴趣。

    他认为,绘画是立体美的数学论证,离不开医学上的解剖学。

    一切艺术都必须基于几何图形,必须是具体的和立体的。

    他是最早认识到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的意大利人之一。

    达·芬奇自然受了老师的影响。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剖学的重要性。达·芬奇开始埋头研究地理学、解剖学、物理学、博物学等。

    他专心研究过人体结构。

    他和另一位杰出学者经常合作,相互协助,研究解剖学。

    这位学者叫马康托尼奥·戴拉·托莱。他当时正在帕维亚讲学。他对达·芬奇这项研究十分感兴趣,并多有著述。他是最早把加伦学说用来解释病理的人,这对以前一直埋藏于愚昧黑暗中的解剖学阐明发挥的功绩甚大。

    在这方面,达·芬奇给予了他有力的支援。达·芬奇有不少关于解剖学的著述。

    达·芬奇满满一册素描,里面有他细心摹画下的许多他亲自解剖下来的尸体,首先是全身骨骼的结构、安排和位置;随后又依次添入所有的神经,最后又加上肌肉。第一组的肌肉与骨接衔接,第二组之凝聚,第三组专司动作。每一部分都有文字解说,字体怪异,自右至左,用左手写成;只有熟悉此种阅读的人,借助镜子,才能读懂。

    凡是读过这本素描的人都会感到无比惊奇:这位绝伦的天才怎能同时论述艺术,又谈到肌肉、神经和血管,对一切都是这样勤恳钻研而又卓有成效。

    达·芬奇还写过一本论文书,这是一本关于马体筋骨方面的著作。可惜这本书后来散失了。

    7.作为发明家的达·芬奇

    说达·芬奇是一个发明家并不过分。这个赋有天才的艺术家几乎一生都在发明,发明。他确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奇才,生性多能,兴趣广泛。

    一张狭长的桌子上,铺着犹太人的祈祷披肩似的、绣着蓝花的白桌布,放在三扇窗子前面。

    桌上面放满了形态各异的达·芬奇发明的东西。

    他发明过潜水艇,这潜水艇后来大体是按他设计制造出来的。

    他成为了潜水艇创始人。

    他发明了蒸汽车。

    他还发明了汽艇。

    他幻想用这些东西来征服海洋、大地和天空。

    但他的美妙设想最终难已成为现实。因为他从保护人那儿,从当权者手上得不到半点这方面的资助。

    达·芬奇的博学多才,他的艺术,他的优雅,他的骑士风度,最终都成为他痛苦的果实,痛苦的根源。

    他对人类表示同情。而却很少有人向他表示同情。

    他在保护人手中受辱了一辈子,也发明创造了一辈子。

    他绝不损害、侮辱他人。伤害任何生物的念头对他都是那样地格格不入。

    他走过鸟市时,总是付钱把鸟儿买下,然后将鸟儿放回自由的天空中。

    “让它们飞吧,把自由还给它们!”他说。

    他漂泊各地。

    这位笑容可掬的艺术家,他幻想、发明、作画、塑像、建筑、思考,出入于王公贵妇之间,以其才智,讥讽取笑他们。他像个魔术师一样地玩弄他们。

    一次,达·芬奇在桌子上放了一碟沸油。忽然他浇上一点红酒,把酒点燃,大火直冲房顶,让观者大吃一惊。

    在宴乐的时候,他发明了一种机器狮子,就像活的一样,会走动,会怒目而视,还会吼叫。让观众惊诧不已。

    有一回,达·芬奇把羊肠放在手掌上,让客人们观看。

    然后,他变戏法一样,请客人到他的工作室去。他开始给羊肠打气。一小团羊肠,缓缓地涨大成了一个透明的长长的气球,塞满了整个房间,挤到门外,逼得吃惊的客人们紧贴墙壁。

    此事结束后,达·芬奇向人们解释道:“这只是给你们看到了一个人类德性的象征,它初看起来也许微不足道,但经过小心的培育后,就会无穷地生长。”

    在晚年,他总算受到了某些资助,有机会将生活安定下来。做什么呢?他发明并制造镜子和盖建马棚!

    他还为猪做猪栏,为马造屋。

    这就是人类糟蹋其最宝贵的灵魂之苦役。

    达·芬奇的生活,似在失败中告终。

    他幻想、抱负、计划、发明、希望,似乎都完结了。

    “他的一生都在伟大的定体和为显贵服务中过去了。”

    国外专家如此评价他。

    他留下的精神,却永远是笔无价财富。

    8.作为哲学家的达·芬奇

    《大画家传》中这样评价达·芬奇:

    直到逝世之日,他始终是一个哲学家。他十分需要他的哲学。因为他没有别的

    东西。他献给世界超等的塑像和绘画,但得到的报酬却是空间的赞美。

    这并不影响他以一个哲学家的身份出现。

    甚至在他嬉戏的时候,他都是一个哲学家。

    他的笔记本内,写满了对于生与死的深刻观察。

    虽然他的书写得很难看懂,他习惯于用左手写字,而且写意大利文,就像希伯文、阿拉伯文一样,从左到右。

    他的哲理警句,尚未有人试图加以整理。

    目前,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只言片语中,在那些断断续续的笔记里,我们完全可以窥到基督教徒的宽容精神锻炼过的制欲的勇气。

    他是耶稣的追随者。

    他写道:“愿望比实现更甜蜜。”

    “在树上显得甜蜜蜜的果子,到了嘴里常常变得苦涩难尝。”

    “既然我们无法取得我们所希望的东西,那末,就让我们取得所能得到的东西吧。”

    “生命是神圣的。正因为我们没有力量创造生命,所以我们无权毁灭生命。”

    “剥夺任何生物的生命,都是一种极端万恶的行为……灵魂不希望凶暴毁灭生命……不看重生命的人就不配享有生命。”

    达·芬奇直接地观察了生活的同情、讥讽和冷酷,他在卢多维科·斯福查的宫廷,在塞萨尔·博吉亚 (意大利红衣主教、军事统帅)的城堡,在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王宫,在城镇、乡村和军营,到处看到人们被囚禁,为了最小的一丁点儿功名,和最不足取的一丁点儿奖赏而残杀他们的同伴。

    他对人之美冥思苦想,从而成了一个艺术家。

    他对人之野蛮观察研究,从而成了一个哲学家。

    他对哲学的研究渗透到作画的艺术中。

    他的名作,不少都折射出哲学的思想。

    达·芬奇出名了。

    但他仍然两袖清风,钱包空空。

    卢多维斯·斯福查是一个吝啬之人。他付给艺术家的大多是漂亮话,金元银币则甚少,甚至后来,对达·芬奇的天才的赞美话也没有了。

    他开始蔑视达·芬奇。

    最后,他把最好的订件委托给低劣的艺术家了。

    达·芬奇感到心情沉重。

    他给斯福查写信说:

    “阁下,你再不给我定件,使我深感苦恼……我明白你的思想转到了别

    的方向……但愿阁下能想起我微不足道的服务……”

    他提醒“保护人”斯福查说:“你已有3年的报酬未支付给我了。而目前,我的手头很紧…我终生愿为阁下效劳。我随时服从你的旨意……”

    此信令斯福查感到惭愧。

    于是,他给了达·芬奇一个新的任务。

    这项任务使达·芬奇名垂史册。

    这就是画在圣马利亚教堂餐厅中央墙壁上的 《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的构图是几何形的。

    达·芬奇的艺术,犹如柏拉图的哲学,是基于数学的对称。一张狭长的桌子上,铺着犹太人的祈祷披肩似的、锈着蓝花的白桌布,放在三扇窗子的前面。

    光线从中窗透进来,照着耶稣,他背窗而坐,两边各坐六个门徒。耶稣刚讲出那句痛心的话:“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将出卖我。”

    12个门徒,每组6人。再分成3人一小组,以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表示了他们对耶稣的话的反应。

    年长的雅各,惊骇地张大着嘴,似乎想重复耶稣的话。

    多马,永远的怀疑论者,伸出食指,好像欲提问题。

    腓力,双臂交错在胸前,泪眼模糊,他的无辜。

    约翰,握着双手,带着无可奈何的绝望表情凝视着。

    彼得,一个实干者,从座位上跳起来,手里握着餐刀。

    犹大,隐藏在阴影里,他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反应和诡诈的双眼,暴露了他的罪行。

    马太,伸出双臂,好像在恳求别人:“不,绝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

    诸如此类……

    该画的最后一个心理和几何的细部——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之一,在这幅作品中,得以完美的体现。

    人们评价说:“这是科学与艺术结成的美满姻缘,这是哲学在完美的和谐上压印了一个亲吻。”

    9.作为散文经典 《笔记》

    以下是达·芬奇的笔记体散文,现录一篇,以飨读者:

    能创造发明的和在自然与人类之间做翻译的人,比起那些只会背诵旁人的书本而大肆吹嘘的人,就如同一件对着镜子的东西比起它在镜子里所生的印象,一个本身是一件实在的东西,而另一个只是空幻的。那些人从自然那里得到的好处很少,只是碰巧具有人形,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就可以列在畜生一类。

    许多人认为他们有理由责备我,说我的证明和某些人的权威是对立的,而这些人之所以得到尊敬却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根据的判断。他们从来不考虑到我是由简单明白的经验得到我的结论的,而经验才是真正的教师。

    爱好者受到所爱好的对象的吸引,正如感官受到所感受的对象的吸引,两者结合,就变成一体。这种结合的头一胎婴儿便是作品。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卑鄙的。如果结合的双方和谐一致,结果就是喜悦、愉快和心满意足。当爱好者和所爱好的对象结合为一体时,他就在哪个对象上得到安息;好比在哪里放下重担,就在哪里得到安息。这种对象是凭我们的智力认识出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觉。

    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

    瞧一瞧光,注意它的美。眨一眨眼再去看它,这时你所见到的原先并不在那里,而原先在那里的已经见不到了。

    人有很强的说话的能力,但是他的大部分话是空洞的,骗人的。动物只有一小点点说话的能力,但是那一小点点却是有用的,真实的。宁可少一点,准确一点,也不要大量的虚伪。

    对作品进行简化的人对知识和爱好都有害处,因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须对所应爱好的事物全体所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透彻的知识。

    眼睛叫做心灵的窗子,它是知解力用来最完满最大量地欣赏自然的无限的作品的主要工具;耳朵处在其次,它就眼睛所见到的东西来听一遍,它的重要性也就在此。你们历史家、诗人或是数学家如果没有用眼睛去看过事物,你们就很难描写它们。诗人啊,如果你用笔去描述一个故事,画家用画笔把它画出来,就会更能令人满意而且也不那么难懂。你如果把绘画叫做“哑巴诗”,画家也就可以把诗人的艺术叫做“瞎子画”。究竟哪个更倒霉,是瞎子还是聋子呢?虽然在选材上诗人也有和画家一样广阔的范围,诗人的作品却比不上绘画那样使人满意,因为诗企图用文字来再现形状、动作和景致,画家却直接用这些事物的准确的形象来再造它们。试想一想,究竟哪一个对人是更基本的,他的名字还是他的形象呢?名字随国家而变迁,形象是除死亡之后不会变迁的。

    如果诗人通过耳朵来服务于知解力,画家就是通过眼睛来服务于知解力,而眼睛是更高贵的感官。

    举个例来说明这一点:如果一个有才能的画家和一个诗人都用一场激烈的战斗做题材,试把这两位的作品向公众展出,且看谁的作品吸引最多的观众,引起最多的讨论,博得最高的赞赏,产生更大的快感。毫无疑问,绘画在效用和美方面都远远胜过诗,在所产生的快感方面也是如此。试把上帝的名字写在一个地方,把他的图像就放在对面,你就会看出是名字还是图像引起更高的虔敬!

    在艺术里我们可以说是上帝的孙子。如果诗所处理的是精神哲学,绘画所处理的就是自然哲学;如果诗描述心的活动,绘画就是研究身体的运动对心所生的影响;如果诗借地狱的虚构来使人惊惧,绘画就是展示同样事物在行动中,来使人惊惧。假定诗人要和画家竞赛描绘美、恐惧、穷凶极恶或是怪物的形象,假定他可以在他的范围之内任意改变事物的形状,结果更圆满的还不是画家吗?难道我们没有见过一些绘画酷肖实人实物,以至人和兽都误信以为真吗?

    如果你会描写各种形状的外表,画家却会使这些形状在光和影配合之下显得活灵活现,光和影把面孔的表情都渲染出来了。在这一点上你就不能用笔去达到画家用画笔所达到的效果。

    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的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明知除非你有运用你的艺术对自然所造出的一切形状都能描绘 (如果你不看它们,不把它们全记在心里,你就办不到这一点)的那种全能,就不配做一个好画师,所以你就应紧记在心,每逢到田野里去,须用心去看各种事物,细心看完这一件再去看另一件,把比较有价值的事物选择出来,把这些不同的事物捆在一起。

    绘画涉及视觉的十个方面。明与暗,实体与色彩,形状与位置,远与近,动与静。我的这本小书就是由这十个方面交织成的,要提醒画家应该根据哪些规则,用什么方法,凭他的艺术去模仿自然:所造出的装饰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

    如果你想检查你的作品的效果是否符合事物在自然中的实际效果,你最好取一面镜子去照实物,再拿镜子里的反映和你的画比较比较,细心检查那个实物和镜子里的形象与画里的形象是否都一致,特别要研究那面镜子。应该把镜子看作向导,我说的是平面的镜子,在这种镜面范围之内,实物显得有许多类似绘画的地方,例如事物在画的水面上显得是立体,在镜子里也是如此。

    一个人在画一幅画,一定要倾听任何人的意见,因为我们知道得很清楚,一个人尽管不是一个画家,他对旁人的形状还是可以有正确的看法,可以正确地判断他是否驼背或是有一个肩膀太高或太低,他的嘴或鼻是否太大,或是有没有其他的缺点。

    ……首先你应该致力于素描,把你原来在心里先构思的目的和意图变成可以眼见的形式,接着就素描斟酌加减,直到你自己满意为止;然后把一些人作为模特儿安排停当,穿着衣或是,都按照你把他们怎样放在作品里的计划;要使比例和大小尺寸符合透视。这样办,你的作品就不会有哪一部分不是根据理性和自然效果的。

    我认为一个画家能使他所画的人物都有一副悦人的样子,这个本领并不算小。生来没有这个本领的人也可以抓住机会勤学苦练,学得这个本领。方法如下:经常留心从许多美的面孔上选出最好的部分,判断这些面孔的美,须根据公论而不是单凭你个人的私见,因为你很容易自欺,只选和你自己的面孔有些类似的面孔,这种类似往往使你高兴;如果你丑,你就不会选美的面孔,而会选出一些丑的面孔,许多画家往往都是如此,他们所画的典型人物就像他们自己。所以我劝你选些美的面孔,把它们牢记在心。

    画家如果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标准或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中学习,他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罗马时代以后画家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继续不断地在互相模仿,他们的艺术就迅速地衰颓下去,一代不如一代。

    接着佛罗伦萨人乔托起来了。他是在只有山羊和其他野兽居住的寂静的山区里生长起来的,直接从自然转向艺术,开始在岩石上画他所看管的山的运动,画乡间可以见到的一切动物的形状,经过辛苦钻研,他不仅超过了当代的画师,并且超过了前几百年所有的画师。乔托之后,艺术又衰颓下去,因为大家全都模仿现成的作品。艺术继续衰颓了几百年,一直到佛罗伦萨人托马索出来用他的完美的艺术证明了这个事实:凡是抛开自然,这个一切大画师的最高向导,而到另外地方去找标准或典范的人们都是在白费心血。对于这些数学上的问题,我也要照样说,凡是只研究权威而不研究自然作品的人在艺术上都只配做自然的孙子,不配做自然的儿子,因为自然是一切可靠权威的最高向导。

    那些指责从自然学习,而不指责也是从自然学习的那些权威的人是极端愚昧的。

    我说画家第一步就应该研究四肢和四肢是如何运用的,完成这种知识的学习以后,他第二步就应该研究人们在所处的不同情境中的动作;第三步就是作人物构图,这种构图的研究应该根据所遇情境中的自然的动作;他在街道上广场上或是田野里应该到处留心,当场用快速的线条代表身体各部,作出一些简略的画稿,例如头可以用圆圈,胳膊可以用直线或曲线来代表,身躯和两腿可以由此类推。等回到家里以后,就根据这些记录加工,作出完整的图样。

    反对我的人说,为了得到经验,为了学会怎样说就能怎样画,学习的第一阶段最好是用来临摹各家大师在纸上或墙壁上所画的作品,这样才能学会画得快,并且学到好的方法。对这种反驳可以这样回答:方法要是好,它就须根据勤勉的画师的构图很好的作品;而这种画师是不多见的,所以较稳妥的办法是直接去请教自然的作品,而不去请教那些本身也是模仿自然蓝本但比蓝本却大为逊色的作品,如果采取后一条路径,就会学到一种坏方法。谁能到泉源去汲水,谁就不会从水罐里取点水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