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画家的达·芬奇
为画家的达·芬奇,他是优秀的,颇具影响的。他绘制了可谓空前绝后的最完美肖像《蒙娜·丽莎》;创造了也许是最负盛名的美丽壁画《最后的晚餐》;制作了当时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骑士像《斯福查像》。
作为画家的达·芬奇,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常常灵气大发。
他曾画了一幅绝妙的圣母像,被教皇克利门特七世视为珍宝。
此画其中一碗水,里面摆着鲜艳的花朵,叶上露水光润欲滴,惟妙惟肖。
他还画过一幅海神,也是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这幅画后来附有如下题词:
维吉尔与荷马都曾描绘过海神
驾着骏马在惊涛骇浪里飞奔;
但是那两位诗人仅是您想象;
芬奇是目睹——应该算后来居上。
他的代表作现收藏于世界各国。主要有:
佛罗伦萨,老宫: 《安吉亚里之战》(未完成)
佛罗伦萨,乌费刘美术馆: 《麦琪的崇拜》(未完成)。
伦敦,国家美术馆 《圣母和圣安娜》(素描)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基督头像》。
米兰,圣马利亚修道院:《最后的晚餐》。
巴黎,罗浮宫:《岩间圣母》、《蒙娜·丽莎》、《施洗者圣约翰》、《圣母和圣安娜》。
罗马,梵蒂冈:《圣杰罗姆》(未完成)。
都灵: 《自画像》。
2.作为雕塑家的达·芬奇
达·芬奇被称为近代世界男性中最完美的典型。
这恰恰既是他的莫大的光荣,也是他的莫大的悲剧。
他有着神奇的幻想力和创造力,但他的毅力有限。
他有着种种抱负,样样都想干,并且要干得出色。
但他却许多方面只完成了一点零头,一点皮毛。
一旦发现事与愿违,他便立即放弃。
有人说,他的一生是一条无尽头的车道,沿途遗下无数五花八门的惊人的断片残屑。
在走向人生尽头时,他难过地写道:“我一生一事无成。”
这是一种伟大的谦虚。
第八奇迹——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城墙和空中花园、奥林匹亚赛斯神像、罗德岛
太阳神像、亚历山大灯塔、埃菲赛斯的阿提米丝神庙、哈利卡内赛斯王陵。
其实,作为雕塑家,达·芬奇也是卓有建树的。
他名字载入了世界雕塑史。
他博学多才,智力惊人。
人们评价说:“他们至今瞠目而视,他们至今惊叹不已,一颗小小脑袋,怎么装得下这么多东西。”
在他遗留手稿中的50页里就有关于他从事雕塑的记载。
1470年,18岁的达·芬奇从师著名画家、雕像家维罗奇奥。
达·芬奇曾研究了几何学。早年,他用几何学方法从事雕塑,最初他用赤土做出几个微笑的妇人头像,这些头像,至今还有石膏复制品。还有孩子的头像,宛如出自名家之手,雕塑得惟妙惟肖。
在创作膳厅壁画时,他向大公建议,为鲁德维柯公爵铸塑一座巨大的骑马铜像。大公欣然同意。
但是,他开始塑造这一模型时,因过于庞大而无法完成,因而引起众人的纷纷议论。有些妒贤嫉能的小人趁机造谣说,达·芬奇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这个作品完成。
这使达·芬奇陷入困境。
的确,要完成该铜像,其体积之大,给熔铸提出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要使首尾接成一片,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旁人见他有不少作品都是有始无终,故这样说他。
其实,当时的达·芬奇,生来就胸怀壮阔,要干大事业,不免有些好高骛远。
而他那种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脾气,恰恰构成了他事业成功之路的障碍。
见过达·芬奇原制巨大泥像的人,都声称这幅作品,其气魄之雄壮宏伟,堪称空前绝后。
这个雕塑的模型本来保存完好。
后来,法王路易率兵进入米兰时,该模型被“毁坏无遗”。
更为遗憾的是,在战乱中,他的另一个穷极工巧的蜡制模型也丢失,一本他为自己参考所写的论述人体筋骨的著作,也被散失了。
法王来到米兰,达·芬奇应约为其雕塑一些格外别致的东西,以示欢迎。他造的是一头假狮。该狮可自行几步,然后敞开胸膛,让人看见腔内塞满了百合花。
斯福查给他一个任务:要他为其大名鼎鼎的父亲弗朗西斯科·斯福查造一尊骑士像。
该骑士像,通称为“马”,是一尊巨像,构思宏伟。
1492年,达·芬奇完成了该作品。
他们为塑像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并公开展览。
这尊塑像陈列在一座临时搭建的凯旋门下,成为米兰的奇迹之一。
这个整个世界雕塑史上最了不起的、最赋幻想之一的作品,立在米兰。但这个幻想并没有成为现实,因为它需要大量的铜铸。耗铜太多,而无从下手。当时,米兰正与法国交战,城内一切可用的金属都被熔制了枪炮弹药。毁灭战胜了创造。达·芬奇这一巨作,无法完成了。
可叹的是,1499年,法队占领了米兰,达·芬奇的崇高巧妙的作品,成了加斯贡尼 (法国南瓿省)的射手们的靶子。而今,这个巨型雕塑作品已荡然无存。
3.作为建筑师的达·芬奇
达·芬奇在建筑史上抹下过光辉的一笔,这可能是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经常构筑模型,设计方案,打算穿通山岭,修筑大路,使行客能够畅通无阻。
最初蒙发从事建筑构想是在佛罗伦萨维奇奥工作室。
在这个工作室,他得以与佛罗伦萨的上流社会所接触。他认识了“豪华家族”洛伦佐,以及美第奇家族。他们穷奢极侈的豪华显赫,弄得他眼花缭乱。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彩羽、骏马……
年轻的达·芬奇,心里充满了对锦衣玉食的向往。
31岁那年,他向米兰君主卢多维科·斯福查谋求了一个职位:即米兰从事技艺、 战时制造武器的总指挥。
他呈奉斯福查的申请书以及他在信内所列举的各种才能,正像让·保罗·里克特所指出的那样:“只有一个天才或一个傻瓜”才写得出来。
这位惊人的年轻画家,竟以带点冷冰冰的、生意人般的、当然也是实事求是的口气,向君主禀告:他能建造用于追击敌人的轻便桥梁,并且他知道如何摧毁敌人的桥梁。
他说他还会建筑雕堡,摧毁敌人的石基雕堡,抽干沟渠和河滨中的水,使敌人陷入困境;他还会制造、挖掘河道底下的隧道;在建筑方面,他认为自己可以与任何人匹敌……
他是以建筑师身份上书的。
达·芬奇这些奇特的想法,在当时差点被人认为是个疯子,要把他送进疯人院,但米兰君主却把他邀进了宫廷。也算上“识才”吧。
达·芬奇进入宫廷,表面看是重用了他,实际上是把他当成了宫廷享乐而设的工具。这是他的一个悲剧。
事实上,达·芬奇并没有建筑出什么东西。他在宫廷,博得米兰贵族中的绅士、淑女们的青睐,他为卢多维科·斯福查服务20年。在那儿,他成了官方的工程师和非官方的娱乐能手。
他蔑视不幸的人类,同时又急于帮助人类摆脱不幸。
而他自己却也属于不幸人类社会的一员。
在米兰,他打算建设、美化、提高这座城市的品质。
这是文艺复兴之城。他设计安全行驶的双层马路;他提倡扩大路面以便安排保险的下水道;他想过用寺院、瀑布、运河、湖泊和花园来改变意大利的风景。
他还设计了一个个小城市,每座城里有5000幢房,每幢房不超过6人居住。他认为居住拥挤,生活就不会有幸福。
他说:“我们一定要把过度集中的人们疏散,他们像一群山羊般地挤在一起,臭气冲天,散布时疫和死亡的种子。”
他设计的城市都是沿河的。这样才能在城里布置卫生的阴沟网——把城市中的垃圾排到河流中的地下沟渠。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在他的模范城市中,没有难看的景象,没有难闻的气味。城内有的是空间、空气、清洁、自由、文化和欢乐。一个更为健康、更为幸福的人类之伟
大的理想城市。
作为建筑师的达·芬奇,他应当被称为幻想家。
因为他的所有美妙的设计,都难已成为现实。
斯福查没有兴趣为这种乌托邦工程投资。
他要达·芬奇去为他的父亲铸造骑士铜像。
愿望是甜蜜的。但现实却是苦涩的。
达·芬奇一方面幻想联翩,另一方面又为实现而痛苦。
“没有巨大的痛苦,就不会有完美的天赋。”这对于达·芬奇来说,是一句千真万确的名言。美的吸引力愈大,痛苦的感受性也就愈大,艺术家的成就也就越大,因为他受的苦太多太多。
他不算一个完美的建筑师,但他是一个理想的建筑师。
4.作为工程师的达·芬奇
早在少年时代,达·芬奇就曾涉足工程方面的事业。
他曾建议更改阿诺河的河道。
阿诺河流经佛罗伦萨,为佛罗伦萨城增添不少风光,但它不能从事水运。达·芬奇建议改河道,就是要形成一条能够沟通比萨和萨罗伦萨的运河。
作为工程师,达·芬奇还设计过磨坊。
他的磨坊,一线长水贯进磨槽,带动水斗,翻动水车,然后再带动石磨碾子,巨大的车轮般的水车,构筑独特的一片风景。
他还试着设计过漂布机,还有其他可借水力操作的机器。
达·芬奇奇才毕露。他曾经利用杠杆、起重机和轮的原理,来说明举起或拖重物的道理。
他自告奋勇地研究过清除港口淤泥和自深处汲水的办法。
这振奋而又难于实现的计划,使他废寝忘食,昼夜不息,结果画出了难以数计的草图,至今仍散落在该行业的某些专家手中。
另外,达·芬奇还耗费很多时间,设计过一串纠结奇妙的绳索,每根起讫,都是十分清楚的,全体归成一个圆形。
其中有个特别复杂难解的绳圈,曾经雕板流传,中心写着“列奥纳多·芬奇学院制”的字样。
在达·芬奇设计的草图中,有一幅他曾经屡次拿给当时负责佛伦萨市政的诸位官吏们看——他们多数都是非常精明的辩才,他讲得头头是道,听上去仿佛切实可行。虽说等他走后,谁都明白:该工程根本无法实现。然而,他娓娓动听的词令却使所有的人士都对他倾心。
5.作为音乐家的达·芬奇
达·芬奇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
在为卢多维科·斯福查宫廷服务的20年中,在米兰,达·芬奇成为非官方的音乐娱乐能手。
他在宫廷常引吭高歌,令人称奇。
他亲自布置娱乐活动场所,谱曲,画布景,设计服装,并在宫廷的露天戏中担任主角。他是宫廷音乐娱乐生活中的最热衷参与者。
一方面他热衷参与,另一方面他又超然于外。
就像旧时的善于讥讽的宫廷小丑一样,他瞧不起那些男男女女,尽管他又在拍他们的马屁。他亦瞧不起自己在这个无聊虚伪的宫廷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为了征服世界,他被迫弯腰屈膝。
为了能得到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订件,他被迫做小丑。
不过他报了仇。他在这段时期写的一系列才华横溢的寓言中,猛烈地鞭挞了活的创造物——人的最最可卑和最最可怜。
作为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达·芬奇,他并没有留下能够传世的音乐作品,但他的音乐才华,却被后人所称道。
1493年,米兰公爵乔万尼·加莱亚曹去世,鲁德维柯·斯福查当选为他的继任人。这位公爵最喜爱曼陀铃,因此以重礼聘请达·芬奇前往米兰,为他演奏。
达·芬奇随身带一个自制的乐器,大部分用银铸成,形如马头,式样新奇,发出的乐声显得更加清亮柔美。
结果,他受到的欢迎远远超过所有其他前来表演的乐师。
此外,他还是当时第一流口占诗句的才子。
他的歌声嘹亮,几乎穿透了一个世纪。
6作为解剖学家的达·芬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