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 文天祥与正气歌
    文天祥(16-1283)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16年6月6日(端平三年五月二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孙,字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片丹心为百姓,在民族危急关头,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中华正义歌,受到后人的敬仰。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1273年,元朝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文天祥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但他不是去投降,他考虑的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