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女的封号一般以所封地地名册封。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并为其修建园林一座,名为沁园,全称沁水公主田园。
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永平三年(60年),封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传说她是一位历史上少见的冷面美人,性格雅静,贤寂、善良,文弱,一生中难有几次笑容。如何给公主找一位如意郎君,除了郎君个人素质外,还要寻找一个适合公主性格的自然环境。于是显宗皇帝,踏便山山水水,最后选定沁河北岸这片竹林。而这片竹林,北依太行,南邻沁河,富饶,幽静,明朗,祥和。“矮屋曲篱间,绿竹黄花绮”,“地在无尘境,人来不住天”,“筠篁突淇澳,风景胜江南”。据说周文王称此为“天下大阳居”,正与公主的性格天然匹合。于是,汉明帝派百官监管,动用千名劳工,一个多月便将沁园建成,作为公主的陪嫁,可见皇帝的格外恩宠,也创造了惊人的建筑速度。同时,也让我们顺然的提出质疑,一座偌大的沁园工程,别说古代,即使现代化的速度一个多月也很难完成。因此必须说明,这片竹林,原本就绿林滴翠,泉溪遍流,依山傍水,沟壑起伏,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盆景。所以只需要几座亭台楼阁的点缀,省工省时,足以成为美丽的景致。也恰恰照应了“沁水公主田园”之说,把传说中的沁园,回归到了田园风光和亭台楼阁相溶的别样美丽。
博竹苑景区占地*0余亩,正是博爱县磨头镇和许良镇的结合处。所以,这让我们很容易猜定,这里会否是沁园遗址所在地?而且与诸志中的三十里距离特别吻合,也正处于沁河北岸,与耶律逊、王铎诗句“竹”的定义更无须解释。景区边的胭粉庄村,据传说和原地民办主任魏美智的论证,正是汉代给沁水公主制造胭脂和香粉的作坊。同时,近来魏先生又有新考证,离景区正南三里处,王堡村附近,发现沁水公主公爹邓震的墓冢。园区内西湖也曾有汉代墓迹和汉代遗迹的出现。
沁园的遗失,沁园的迷离,沁园的美丽,演绎出沁园春的词牌,千余年来给多少文人墨客带来憾然和仰慕,也正因为这些,才有了韩愈、李商隐、元慎、崔是、耶律逊、许衡、乾隆、竹林七贤等一大批历代名人,在清化这片竹林里留下了不朽的吟咏,也给沁园和这片竹林蒙上一缕神秘的颜色,给后人留下浓浓的文化资源。
在中国大词典,在中国870多个词牌里,唯独沁园春是一个有根可循的词牌。*一曲沁园春·雪的千古绝唱,更使沁园的影响推向了顶峰和极限,也给沁园的文化内质和文化外质,充足了不可估价的无形资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