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分享(2)
什么时候我们才应该付出自己的思想和精力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呢?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堂和慈善机构所组织的活动中去?这些服务必须都要由那些不图回报的人来完成,通过分享,回报其实更充足更丰富。
乔治·埃利奥特所塑造的一位人物说:“作为佛罗伦萨人,能一丝不苟地活着让我感到生活很精彩。”
福斯迪克博士在他的《服务的意义》一书中通过一个例子表达出了这种与人分享的思想。以色列的太巴列湖和死海的水都是从哈蒙山上黎巴雪松的根部流下来的,水质清澈洁净。太巴列湖因为拥有一个出水口,所以它的水质能保持活力,它既能从出水口流走,灌溉约旦平原,又能使太巴列湖风景秀丽迷人。
而死海则不一样,虽然它的水质和湖水一样,但它却没有出水口,它不付出只是保留,所以它让人感到恐怖,整个死海也因此污浊不堪,是个不折不扣的死水一潭。这就是自私者和无私者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所有的人都想让生活充满欢乐和祝福(因为上帝赋予了我们这样的权力),但只有一部分人在时刻准备给予他人,就如同太巴列湖一样,而另一些人则只知道获取,就如同死海和峨摩拉城的盐湖一样。
下面我将讲述一个与两个小女孩有关的真实故事。我和她们都十分熟悉,一个小女孩家境十分富裕,而另一个小女孩则相当贫困,但两个小女孩都通过积极参加和分享,从生活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