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轩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百九十八 朝鲜李朝的终结(2/2)
    在这场动乱中,李建标的明军始终按兵不动,再一次当了一回冷眼旁观者。而在朴昌树谋反成功之后。他也在第一时间同时了李建标,并企图通过明军将领来得到大明朝廷地。但李建标很明确地告诉他,一切的事情自己都无权做主,都必须有大明朝廷的命令才行。

    朴昌树不得不派出使者,连夜赶往京师,请求天朝皇帝地册封。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一旦得不到大明的承认,依照大明现在的态度,也许很快便会发兵朝鲜。那么自己的一切努力,一切美梦,很快便会化为泡影。

    在他的上书中,朴昌树再三强调了他是应着朝鲜臣民地请求,才不得不如此做的。做为朝鲜新任的国王,也将宣誓永远效忠大明朝廷。并遵守“神圣北京协约”所规定的一切内容。整个朝鲜也将在自己的带领下,成为大明最忠诚的藩属国等等……

    而莫名其妙得到王位。又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地李灏,则跑到了武英王处哭诉不已,痛骂朴昌树的狼子野心,自己当不当这个国王无所谓,但李家王朝却不能在自己手中葬送。他恳请大明尽早发兵。以讨伐叛逆之臣。挽救朝鲜于水深火热之中。

    朱斌愤怒谴责了朴昌树卑劣的行径,并好言安慰了李灏一番。然后他突然问道:“你当这个国王难道真的很开心吗?”见李灏怔在了那里。朱斌淡淡地说道:

    “在朝鲜,造反、兵变、谋杀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实在太多了,难道你已经忘记你父亲和哥哥惨痛的教训了吗?这次你如果不是在京师,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还会活生生地站在这里吗?不错,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国王这张位置有地时候更多的意味着负担和责任。其实,你完全没有做好这种心理准备。李灏,不要再贪恋这个权势了,朴昌树想坐那张位置,就让他去做吧,也许迟早有一天,他也会被人推翻。等到了那个时候,他悲惨地遭遇可能还不如现在的你的。你说呢?”

    李灏完全愣在了那里,难道,难道武英王根本就不想帮自己重新夺回那个王位?这是李家辛辛苦苦取得的江山啊,就这么送给外人了?他不甘心,一点也不甘心。

    可是自己又能怎么办?失去了大明地,自己便什么也不是。没有军队,没有官员,一切的一切都即将成为曾经地一枕黄粱。

    他默默地看向朱斌,这位大明地武英王面上却什么表情也都没有,也同样沉默地看向自己。在这一瞬之间,李灏什么都懂了。从现在开始,自己将再也回不了朝鲜了。从现在开始,自己将只能永远地滞留在大明。从现在开始,自己将只能在明朝的庇护下生活……

    “我会让朴昌树把你地家人送到京师,让你们一家人团聚的。”朱斌淡然说道:“另外,我再会奏请陛下封你为安乐王,享受大明王爷的待遇。以后,就好好地在京师过你的王爷生活吧。我保证,从此以后你再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威胁……”

    元末明初政权交替,元朝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残余势力遁入长城以北,成为北元。此时,如何抉择成为当时高丽王国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新生的明朝势盛,锐不可挡,但残元在朝鲜北境尚有一定力量!

    加上一百多年来对元朝的效忠惯性,使得高丽王室的外交政策游移不定,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像一根墙头草,数次在明、元的风雨中摇弋。与此同时,朝中也形成了亲元和亲明两大派系,亲元派以权相崔莹为首,亲明派则以大将李成桂为首。

    两派之间的斗争,也代表了主张守旧和要求革新的斗争。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的“铁岭争端”终于使两派的矛盾总爆发。明朝在铁岭设置都指挥使司,将其纳入直辖范围。此举引起了亲元派的极大愤慨。在崔莹不断怂恿下,高丽王辛愉决定与明朝作战。

    但他们的失策之处,在除了发动的是以卵击石的取胜无望之战外,还派遣了坚决反对出兵的李成桂为统帅。结果可想而知,李成桂的大军到达鸭绿江时,发动兵变,拒绝继续前进,返回首都开城废黜了辛,流放了崔莹,从此夺取了朝政大权。

    但李成桂还不敢贸然夺位,因为朝中反对派还很多。他又先后拥立了两个高丽国王作为傀儡兼过渡。为了扫清高丽旧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作了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采用包括暗杀在内的各种手段铲除了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郑梦周,时机已经成熟了。

    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正式废掉了高丽恭让王,即国王之位,国号朝鲜,同年迁都汉阳,是为朝鲜李朝太祖,从此开始了朝鲜李朝统治时代。

    景平二年二月,长达二百五十三年的李朝,在朝鲜终于拉上了帷幕。就如同历史总喜欢嘲弄世人一般,李朝统治由政变开始,然而又在政变之中结束。

    李朝的末代国王,被大明封为“安乐王”,从此后再也没有回过朝鲜。景平二年年底的时候,李灏在忧闷中死去,无子嗣。朝鲜李朝自此绝后。一段历史画上了句号。

    而那个篡夺王位的朴昌树,则顺利地被册封为朝鲜国王,并于同年正式恢复“高丽”的称呼。高丽?朝鲜?其实无论什么名字,这一个国家的历史,将从现在开始即将发生改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