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的现代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中国制造——世界加工厂的转型(2/2)

    可是,仅仅这样,就可以了吗?反思我们国家的经济,我们还是会发现“中国制造”的漏洞。

    中国作为一个大的世界加工工厂,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大规模的出口制造业。制造业需要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条件,需要大量的煤炭、电力、石油和便利的交通作为基本保障,特别是产品的原材料,“中国制造”中的许多产品的原料都是国内缺乏或必须依赖进口,如石油、特种钢铁、有色金属等。

    利用大量廉价劳动力,加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策略,已经是过时的中国投资策略。我国政府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大力培育出一个高附加值的市场。我国完成通信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的通信网规模居世界第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

    以服装业为例,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服装业的增长明显放缓。2008年1~11月份,企业亏损面达22.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8年全年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为4.2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7%。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服装加工产业迅速扩大,“中国制造”的服装遍布世界,对外部市场依赖十分严重。但是,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有95%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如今这90%多的中小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欧美市场消费严重下滑,欧美主要国家的服装行业都受到了强烈冲击。与此同时,中国服装企业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倒闭了,一些代工企业悄悄做起了自有品牌,一些经营外销的企业做起了内销。有人说,这些转变是被金融危机逼出来的。

    经济学家观察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端产品直接放在中国生产。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中国的企业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就不会真正走向成熟。无论时间长短,经济危机一定会过去。相信经历过这轮金融危机,中国服装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的服装品牌会越来越成熟。

    如果我们在为“中国制造”欣喜之时能够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冷静地思考“世界加工厂”带来的资源与环境的危机,理清思路,埋头苦干,掌握核心技术,从单一的“加工厂”向综合的“研发基地”过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