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思维:避实就虚,出奇制胜
“围魏救赵”的战术想必大家耳熟能详。齐国为了解救被魏国围攻的赵国,不是直接去前线和魏军交战,而是绕道去进攻魏国的大本营,不损一兵一卒还能逼迫魏军撤退。这一招避实就虚出奇制胜就是典型的迂回思维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在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考活动中遇到了难以消除的障碍时,可谋求避开或越过障碍来解决问题,让思维过程适应问题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暂时离开直线轨道,转入一个曲折蜿蜒、绕道前行的阶段。
马铃薯原本生长在美洲,它的块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它的产量相当高,既可以当粮食吃,又可以当蔬菜食用。法国农学家巴蒙蒂埃来到美洲发现了这种植物,他对马铃薯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最后肯定其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于是就带了一大袋的马铃薯回到法国,想要在法国推广种植这种农作物。
回到法国后,他就在各大报刊上刊登了这种农作物的好处和种植方法。但是法国人民因为早就形成的种植习惯以及对新事物存在的偏见,没人愿意种植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有些迷信的农民认为,马铃薯其实是一种魔鬼的苹果;保守的医生则认为,人们一旦吃了这种奇怪的东西,身体就会受到伤害,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固执的土壤学家认为,一旦将这种奇怪的植物种入土壤之中,那么土壤的肥力就会被这种植物吸收而最终枯竭。无论这位农学家如何奔走,如何热情地呼吁,就是没有人愿意种植,于是马铃薯在法国依然得不到推广。
后来,这位农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故意请求国王派出一队卫兵帮助自己看守马铃薯种植园,不允许任何人采摘它的一片叶子。消息传出后,人们都很好奇,附近的农民白天躲在不远的地方偷偷观看巴蒙蒂埃怎样耕种,怎样锄草,怎样施肥。等到了晚上,卫兵们离开休息时,附近的农民就偷偷溜进种植园将马铃薯挖出来,带回家偷偷种植。
后来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植物,就向巴蒙蒂埃讨要马铃薯的种子,然后带回去自己种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年工夫,这种大众作物就传遍了整个法国。
农学家利用迂回的方式,让国王的卫兵看守马铃薯种植园,从而引起人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猎奇。老百姓觉得,只有最好的好东西才会用卫兵去看守,这种能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远比现在的电视广告还有效,而马铃薯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法国推广开来。
很多新事物初次来到人们的面前时,总会因为人的守旧习惯而遭到排斥。
当美国ge公司率先将自动洗碗机摆在电器商场的货架上后,没想到竟然会遭受冷遇。为了推广这个全新的科技产品,公司的经营策划者们也巧妙地运用了迂回的思维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