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战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往往是决定商业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商家“借势”的灵魂。如果能够假借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可以使企业商家的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第一人。而在他之前,清朝政府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且当时的官府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军机首席大臣、深受朝廷器重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为海军购置军舰,所获朝廷批示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朝廷重臣恭亲王的碰壁,甚至让一向果敢又决断的左宗棠对向外商借款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常常心存犹豫。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胡雪岩并不像左宗棠那样看待向洋人借款一事,他认为此一时,彼一时,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因为形势已经变化了,这是时势使然。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官员中的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亲王独木难支,亦开始打退堂鼓,自然决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富之区的信心和决心,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则当时发展军务并不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向洋人借款买船仍然可以暂缓。此时朝廷认为发展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言听计从,批准借款申请。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内廷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分量自然也不一般了,朝廷也自然应当颇为重视。抓住机会,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已,一办则准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