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智慧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谈人生的不同阶段on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life)(2)(2/2)

    “世界对人是宽宏大量的”,一个年轻人在早期教养中如果能除去这一观念,对他将是很大的好处。但教育的一般结果是加强这一妄念;我们对人生的初始观念,通常是从小说、而非从生活实际得来的。

    (55)在我们青春时代的明媚的早上,人生龙活虎诗歌在我们面前展现壮阔的景色,我们奋不顾身、热切地要看它实现。我们简直是期望能抓住彩虹!青年预期他的事业宛如有趣的浪漫中;这里就隐藏着我一直在叙述的失望的胚芽(比较《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卷2第30章)。这些景象如此可爱,其原委就在它们是空想的,并不真实;在观看它们的时候,我们是居于纯知识的领域,这一领域是自足的,没有真实人生中的熙攘和斗争。试图实现这些想像,就是把它们悬为意志的目标,其过程总是涉及痛苦的。对此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本段所引拙着的卷2第37章。

    我们前半生的主要特征,如果是渴望幸福从未获得满足,我们的后半生就是害怕遭遇不幸。当我们年事渐长,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在性质上都是幻梦似的,只有痛苦是真实的。于是,在年长的时候,我们(或是我们之中比较明智的)转为专心于消除此生的一切痛苦,巩固我们的地位,少年追逐快乐。对了,我可以这么说,在年老时,我们比较有能力阻挡“不幸”的到来,在年轻时,我们比较有能耐逆来顺受。

    年轻的时候,我听到门铃响声总是高兴的,我这么想:啊!好事来到。到后一阶段,我在这些场合的情绪却是沮丧多于快乐,我这么想:请上天帮助我!我该怎么办?对于世人,任何稍有才能或杰出的人在情绪上都有相似的剧变。就为了这,他们不能说是正正规规的属于这个世界;根据优越的程度不同,他们或多或少的遗世独立。在青年期,他们感到被世界遗弃,到后来,他们觉得好像已逃离这个世界。前一个感觉是不愉快的,是出于愚昧;后一觉察是愉快的,因为在这时候,他们已了解世界的真相。

    这一分际的后果就是:与前半生相比,后半生就好像一个音乐乐段的后一部分,它已经降低热切的渴望,而表现出更多的安谧和宁静。为什么情况是这样?只因为在青年时,我们幻想世上的幸福和欢乐多的是,只是不容易相碰而已;年老时,我们知道事情并非如此;我们对这问题的心态完全恬静,尽力享受当前的时刻,我们甚至会为一些小事高兴不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