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三部分(17)
例如,课本上的标题是“must的用法”。
你可以把它改为:“must的用法有哪几种?”
然后,在课本上找答案,你会发现以下两种答案:
1必要、义务、责任、命令、必须。one must eat to live(必要)。
2一定是、必然性的推测。he must do such a thing。
如果自己事先不设定问题,只是照着书本往下看,那么就不知道到底哪儿是重点,印象 也就较模糊。设定了问题再看,印象会深刻得多。这些答案一找出来就马上做上记号,或是 将其要点抄录在辅助性笔记本里。
“问题”的假设方式,因学科而异。但是,你若经常用心地去运用并体会这种方法,就 会渐渐地领悟其中的要领。
(五)归纳中心
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其他由此衍生出来的事项就算是细枝末节。因此,只要把众 多同类的事综合在一起,就会大大地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数学、物理的公式,中文、英文的文法,与其个别记忆,还不如掌握中心的法则 ,记住它们变化的规律。
这样,考试的时候即使忘记了细节知识,只要顺着大的框架去想,那些与之相关的细节 也都会一一浮现于脑海。
(六)熟练各种事例
对于有必要整理出“思考方式”的学科,必须做到“熟练各种事例”。为了做到对任何 问题都能解决,你得首先精选出问题的各种事例,并一一练习。
根据整理出来的问题集,多多练习自己感到伤脑筋的题目,从熟练中培养出游刃有余、 胸有成竹的信心。完成某个事例的练习,就立刻做另一种练习。
对某种事例的解答方法完全熟悉之后,再练习同类型的问题,这是浪费时间,完全没必 要。
(七)猜题
考前先猜一部分试题,然后就只复习这些考题,这是一种投机取巧、寄希望于侥幸取胜 的方法,很不足取。
但是,仅就抓住学习重点这一方面来说,如果对“哪一类问题很重要、哪一类问题容易 在考试中出现”一无所知,那就未免太不合时宜了。我们提倡复习之后再押题。
教科书上的内容,有的在考试中“时常出现”,有的在考试中“不常出现”。两者如何 区分?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一般心中都会有数。还有,研读问题集,也会找到一些线索。
和同学们交换一下这方面的意见,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经过这些过程之后,针对重点 问题再来一次,肯定会有好的效果。
(一)第一种秘诀——以听课为主
很多人以为上课就是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课前又何必预 习呢?只要将老师讲的话全部吞进肚子里就可以成为优等生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听老 师讲课,顶多只能了解一些简单的、基本的东西,至于要彻底了解那门学科的重点和实质, 实在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你仅是被动地接收知识,那么学习成绩是难以提高的,你也不可能很好的将 所学知识记忆在脑海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