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一本奉献给有"野心"员工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38节 创业初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2)
    此外,创业者也应谨慎对待创业中的“小毛病”

    有些创业者在确定经营方向时爱盲目跟风,哪行赚钱就做哪行,总觉得这样能减少投资风险,而且少走弯路。然而,市场运作有其自然周期,当市场过于饱和时,利润空间就会缩小,“一窝蜂”热潮有时正意味着“恶性竞争”的来临。

    企业在创建以后,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过分追求成长的速度,无异于拔苗助长。在创业过程中,当企业效益逐渐凸显后,创业者不能一味地扩大营运规模,而应关注并妥善处理资金预算、市场预测以及材料、人员相关要素的协调管理问题。

    无论作为老板的你有多能干,都不可能一个人做完所有工作。在不同专业范围内雇用有关的专才,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才能使每个人尽展所长,令公司得到最大的利益。商战的现实已经证明,一头狮子领导的绵羊是很难“走出非洲”的。因此,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初具实力时,就要意识到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尽可能聘请一些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主要问题一:忽视企业架构

    2002年对陈刚来讲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作为山东省q县第一民营企业,陈刚造纸厂发展迅猛。看着生意日益红火,陈刚盘算着进一步扩大造纸厂的规模,争取整合q县的所有造纸企业。

    当年11月份,就在陈刚调动企业各方资金、力量准备大干一场时,一纸法院传票摆到了他的面前。原来是q县a信用社起诉陈刚造纸厂,要求偿还债务本息2000万元人民币。

    陈刚愕然了,从来没有在信用社贷过款,何来巨额账单?陈刚百思不解。2000万元银行债务对于一家民营造纸企业来讲简直是天文数字,还未大发展,企业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企业的扩展计划也因这从天而降的账单搁浅了。

    经过了解,陈刚终于明白,账单上巨额债务来自陈刚造纸厂的前身——q县第三造纸厂。

    20世纪80年代,全国轰轰烈烈大搞乡镇企业,q县第三造纸厂也在那个时候上马。由于体制问题和管理问题,q县第三造纸厂一上马就开始亏损。用该厂原厂长的话说就是:“开机赔钱,不开机更赔钱”。

    即使这样,q县第三造纸厂还是走到了1997年,但企业已经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造纸厂亏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一直背着沉重的债务。q县第三造纸厂在上马时,政府投入的资金并不充足,造纸厂就靠从银行借贷度日,累计到1997年光本金就欠1200万元,还欠其他银行和客户的外债大约几百万。

    见企业无法维持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对q县第三造纸厂实行租赁经营。陈刚曾经担任过q县第三造纸厂的厂长,对企业比较熟悉,他以每年300万元租赁费成功租下该企业。随即,陈刚与q县第三造纸厂签订了《财产租赁合同》。合同约定:陈刚对租赁以前企业的债权、债务不承担责任。

    租赁之初,为了方便经营,陈刚很快到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因为申请成立新企业比较烦琐,陈刚只变更了厂名和法定代表人。但是对法律不了解的陈刚却不知道,从法律角度看,这种变更仅是企业名称的一种改变,陈刚造纸厂与原来的q县第三造纸厂仍是一家企业。

    正是这一变更登记,直接导致了陈刚造纸厂和q县第三造纸厂在法律上为同一法人。这也就意味着陈刚要偿还q县第三造纸厂的债务。但当时陈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最初的失误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一颗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

    租赁企业后,陈刚加强了企业管理,凭着多年在造纸行业的摸索,陈刚很快使造纸厂扭亏为盈。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更没人想起企业埋下的隐患。

    a信用社借给q县第三造纸厂的1200万元,就像打了水漂,怎样要回这笔钱?信用社法律顾问看到陈刚造纸厂的工商登记资料后喜出望外,于是就有了开头这一幕。

    埋藏在企业长达5年的炸弹终于引爆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