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模仿: 你确实不需要重新发明轮子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栏王”刘翔何以名扬天下
    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很难忘记2004年8月27日之夜。

    多年以后,你都会记得,当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时,当时的你在干什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2004年8月27日,年仅21岁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并获得了这一项目的金牌。一时间,刘翔的名字几乎响彻整个世界,刘翔身上的中国国旗的红色激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刘翔的这枚金牌意义重大,它既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百年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也标志着代表东方新势力的刘翔宣告自己时代的到来。其含金量之大无以伦比。一个新的世界“栏王”也由此诞生了。

    ……

    上面这些,已经有无数国内外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过了。我在这里只想讨论的是,为什么是刘翔而不是其他人,成为了世界“栏王”的接班人,能够登上世界110米跨栏的巅峰呢?刘翔凭借什么一夜之间名扬天下,一飞冲天呢?

    冠军刘翔的夺冠秘密

    每一个冠军的产生,肯定都离不开背后千百次的训练。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运动员都必定会非常刻苦地训练的,但为什么是刘翔拿到了奥运冠军,而不是其他人呢?他的教练在训练他时,是否一定有与众不同的训练方法呢?

    是的,刘翔的训练事实上与大多数冠军的训练都有类似的地方,如果非要用一个概念来概括的话,刘翔的训练方法也可以叫做“行为分析法”。

    奥运冠军刘翔的训练过程是很复杂的,他的教练把别人夺冠的过程都录了下来,然后再分成若干的行为组,接着把每组分解为单个的细节动作,比如,前脚落地的角度。这样,复杂的过程就变成了简单的动作,最后就可以逐一练习突破了。专家们把这个分解和复制成功的过程称为“行为分析法”。

    “行为分析法”的特点是将难以马上学习的复杂经验,转化为可以复制的简单步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