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一贯认为营销是没有专家的,不能迷信专家。他说,大学里有关营销的教材80%的内容都是错的。如果要说有专家,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要做好一个产品,在前期论证阶段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泡在消费者当中去。
巨人培养了一支队伍,他们必须要下市场。公司要求他们每个月必须至少要跟100个消费者进行深度交谈。必须本人拿着产品上街推销,推销不出去就罚钱,卖掉了就作为奖金。这就逼着他在推销的过程中去完善他的说法。一旦他的说法见一个消费者就成功一个,就把他的话总结下来,变成广告。巨人的策划从来都是到市场里面去,从消费者那里学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从实践中来的。这个实践,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并不是指那些事后诸葛亮的数字,事后做的只是弥补。
外国管理方法里面最无聊的就是数字崇拜。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用他在通用汽车公司那一套的数字分析方法,从运尸袋开始,分析美军的火力配备、后勤供给,预测胜局。结果,还是被越南人打败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物可以用数字去分析,对人却不能这么干。外国咨询机构喜欢标榜自己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它们眼里的“事实”,往往是一些见不到人、见不到行动的数字,这就注定了它们发现不了问题的本质。真正有价值的事实,是要问你有什么绝招。不能发现绝招,实践是没用的实践,事实也是没用的事实。
在最低谷时作的一些反思都是深刻的可行的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是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部分人事业红红火火时,即使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的,因为这时候人们想的大多是进攻,而不是迂回;是分散,而不是集中。相反,人们在最低谷时作的一些反思都是深刻的、可行的,不是因为你马上就变得聪明了,而是因为这时你没资源了,不迂回也得迂回,不集中也得集中,反而逼着你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史玉柱反省自己过去几年的经历时说:“1994、1995、1996年巨人事业红红火火时,我做过很多总结,现在一翻那些本子,觉得都是瞎掰,都是表面的东西,而且结论还是错误的。但是在我事业最低谷时作的一些反思我以为都是深刻的可行的,改正了马上见成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