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之后,重点突破
“并购之后的整合”是并购专家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不过,有点笼统。组织结构啊,干部啊,还有看上去比较虚的企业文化,往往成为整合的重点。其实,说白了,并购之后整合的重点就是怎么迅速盈利,其它那些东西可以在盈利之后再完善,先搭一个初步的架子就可以了。
应该抓住那些赢利点呢?因为并购无非是在客户壁垒、技术壁垒或成本壁垒三方面做文章,抓住一个牛鼻子就行了。
格林柯尔并购科龙之后,抓的就是成本这个牛鼻子。两年下来,空调降了48%的成本,冰箱降了35%的成本,可见原来多么不合理,整合的空间有多大。
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讲了两个堵塞成本黑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我们科龙这个大楼,是一个六星级的大楼,六星级大楼,唯独这个厕所很差,我们很多的香港投资者,来见我们的时候,进了厕所里面马上就出来了,女士们都不敢在里面待着,所以我来科龙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唯一的一个土木工程,就是先修厕所。修厕所当时的报价是四个厕所27万,我觉得很荒唐,怎么可能,我们格林柯尔装修一个1300平方米的房子也就30万,为什么要花27万去装四个厕所?我都算得出来账,然后我把这个行政部门叫来骂一顿以后,好,下一个报价九万元。
第二个故事:
采购方面的漏洞就更大了,所以我们采购也采取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所有东西都上计算机。比如来了15个供应商,先都在那里待着,然后每个人给一个代码,然后计算机给一个起始价,然后你报价,你往下降,你不知道别人的代码,别人也不知道你的代码,你就看到你的屏幕上,别人在往下降,你跟不跟吧,你不跟就弃权了,你跟的话那你就往下跟吧。这种电子采购的方式,被我们的供应商称为是科龙绞肉机,能把所有的水分都绞出来。说实在话,我觉得这个方法很简单,现在简单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你现在根本不要去请我底下人吃饭,他没有权利,你上这个机子就能看得到你中没中标,你中了头标就拿到70%,中了二标就拿30%,规矩是死的,你都知道,所以你不用请任何人吃饭,你也不要来见我,不要通过各种亲朋好友,打电话给我,没有用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