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杀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Chap5 一样不一样(5)(2/2)
    1368年,朱元璋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被赶出中原的蒙古人咽不下这口气,念念不忘反攻中原,而明朝也把塞外的少数民族视为最大的敌人。为了巩固北方边疆,朱元璋决定在北方边境大量屯兵。屯兵必需有物资供给,而北方边关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因此要从内地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边境运输物资,成本开支十分庞大。然而明朝初期国力匮乏,这让当时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打起了官盐买卖这棵政府摇钱树的主意。在中国历史上,政府长期垄断官盐的买卖。老百姓要买盐必须向官方机构购买,一切“私盐”均是非法的。盐在中国民间并不是稀缺产品,但是因为政府的严格控制使得食盐价格居高不下,食盐买卖于是变成了一个暴利行业,盐税也由此成为中国历朝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1370年,朱元璋接受山西官员的建议,实行“开中制”,让民间资本参与官盐买卖,以解决政府的财政问题。所谓“开中制”,就是让内地的商人把粮食运往北方边境,替政府解决军队的后勤保障问题;作为回报,政府给粮商颁发“盐引”,即贩卖官盐的营业执照,允许他们进行食盐买卖。朱元璋“开中制”的实行可以说是政府在手头紧的情况下,出售部分垄断权力从而在民间兑现。

    “开中制”的实行,很快让山西商人看到发财的机会。由于山西北部面向中国北方辽阔的边疆,而南部又产盐,占尽天时地利的山西商帮开始加入到“纳盐中粮”的队伍中去。山西的大同是最早实行“开中制”的地区,也是纳粮最多的边镇,因此一下子成为商贾云集之地。晋商也在一夜之间崛起 。

    到了明朝中期,北方边境问题有所缓和,明朝政府对北方少数民族也采取了绥靖政策,因此对于物资的需求也逐渐减少了。1492年,明朝政府在盐业上的政策也由“开中制”而改为“折色制”。“折色制”实现之后,商人不用再将粮食运往北方边境,只要直接向政府交钱就能获得官盐买卖的许可。

    明朝政府政策的转变,则促成了另一个商帮——徽商的壮大。徽州地处南方,本来并无晋商的区位优势。“折色制”实行之后,徽商只要花钱就可以从明朝政府获得官盐买卖的许可,这开启了徽商的投资大门。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大量的徽商带着巨额的钱款奔赴南方扬州、淮安等产盐地。几年之间,扬州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官盐集散地,富甲天下。

    相比于北方,中国南方人口众多,市场也比北方大。“折色制”实行之后,曾有晋商南下,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进入的是徽商的势力范围,因此难以立足 。两淮的盐业也逐渐被徽商所控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