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1)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1)

    透过经济学的视角,婚姻应是什么一个样子?关于婚姻的经济分析理论可以参见贝克尔的《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ly),其他的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很多研究。我们会发现,即使在婚姻这样高度感情化的领域里,经济学逻辑仍然是在起作用的。

    婚姻亦有市场

    人为什么要结婚、离婚?怎样才能降低离婚率?为什么婚姻介绍所大行其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或者不要孩子?为什么有些夫妻感情不好却仍然凑合在一起?当今出现的“网络恋爱热”有其理性基础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问题都不难解释。人们结婚的行为固然与“爱情”以及社会文化习俗有关,但其背后未尝不是隐藏着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化收入的动机。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收入,那么人们会选择结婚,否则就会宁愿选择独身。结婚有收益,比如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或者获得社会的“正常”评价和认可,由于规模效应而节约生活开支等——最简单的例子是,两个人单独生活要两套厨具,两个人结婚后只需要一套厨具。当然,结婚也有成本,比如在婚姻市场上搜寻信息,请客吃饭,在恋人身上的投入,下聘金,负担责任,等等。人们结婚与否,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但其中重要的决策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间权衡。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婚姻可视为合约产品。如同所有合约产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一样,婚姻也存在一个交易市场——婚姻市场的存在也表明人类的婚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组织性。市场实际上是一套有关交易的制度安排,是人类在相互博弈中形成的一个均衡结果。人类婚姻与动物社会的本能性求偶有显著不同,动物社会没有形成婚姻市场,因此其情爱行为处于缺乏组织的无序状态;而人类社会因为有了婚姻市场,从而在婚配选择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质量。

    在一个自由竞争且信息完全的婚姻市场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伴侣,从而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但是自由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假设常常并不存在,因此才有了“孽缘”或者不幸的婚姻!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里,婚姻主体双方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没有选择自由的,而且男女不平等的现实破坏了公平交易,因此婚姻市场的竞争受到破坏,婚姻市场就缺乏效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