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你会发现这些“可疑的成功”不仅仅出现在互联网行业,也现身于几乎所有那些被资本追逐和媒体热捧的行业里,区别仅仅在于“发酵”时间的长短。
纯属个人观察,一家创业企业,只要它能够挨过第一年最艰难的生存期,团队还算勤奋靠谱,那么在接下来的3~5年(不同行业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时间可能更短,传统行业的时间可能长点)内,碰巧做对一些事情,就会撞上一次属于自己的机会。
此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将轻松赢得市场份额,出现正向现金流,风险投资开始追求这颗“未来之星”,创业者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儿。“它们就要成了”,类似的情绪化判断会促使业界里那些活跃分子们将其作为跳槽首选。
但我总觉得,这个机会是创业者“撞上”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抓到”的,是上帝的暗示而不是你的自觉。
道理很简单,一只烂钟每天也总能赶上两次准点的时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要你恰好站在风口浪尖经过的位置,碰巧做了一些对的事情。今天是你,明天就是别人踩上狗屎运。
但上帝不会总偏爱一个幸运儿,风也不会总往一个方向刮,越是新兴产业变化波动的幅度也越大。雷军讲“势在人为”,我高度认同。问题在于,如果势能突然衰竭了,或者转向了,你和你的公司还有没有动能咬牙补上?
“可疑的成功”,只会让你失去警觉。
过去你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你也有钱买鞋了,不管草鞋皮鞋,可只要穿上就不一定再有脱掉的勇气。
这个时候,创业企业往往并没有真正想通自己的商业逻辑,更没有探索到这个游戏的本质:到底产品是因为什么红起来?用户到底需要什么?长久增长的动力究竟在哪里?你的出发点、路线、当下的位置和未来的方向能不能画成一个圆?
事实上,一个创业企业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自我拷问,它的商业逻辑也需要否定之否定,证伪再证伪。碰巧做对的事情能够持续做对吗?
而那些提前透支快感的创业者们,很少愿意再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但别忘了,第一个到达珠峰、进入营地的人,未必就是最后那个成功的登顶者。就算是你第一个登顶,还陶醉在所谓的无限风光时,已经有后来者悄悄下山,准备征服下一座峰。
太早、太容易的成功通常都是“可疑的”,它的欺骗性远大于它的励志功能。看看我们身边,是不是充斥着很多直接从成长跳到早熟的平庸公司?尽管它们也曾经红极一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