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思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四、廉价劳动力+国外品牌非正途(2)
    四、廉价劳动力+国外品牌非正途(2)

    中国拥有最廉价的劳动力,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已经是非常出名的,而我们却不愿意通辊税和改革市场体制来应对经济危机,减少企业负担,为他们寻找出路,反而要将危机成本也转嫁到最弱势群体身上。这无论是从逻辑上讲,还是从道德上讲,都说不过去。无论如何,经济危机也不能成为企业压榨劳动者、向下转嫁成本的借口,必须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如果只是建立在廉价劳工,而不是整体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源结构和信用文化之上的话,就永远无法在加工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市场上,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中国制造”的字眼,这其实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什么时候“中国制造”的字眼能够改为“中国创造”,那时,中国的经济就已经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的领军人物。

    华人企业不能做冤大头

    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强大,中国逐渐认识到:想要摆脱危机不是仅仅考虑眼前就行的,必须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华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必须创立自己独立的品牌,仅仅依靠为其他企业生产加工些配件,是永远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华人企业应通过创立自身的品牌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作为优势,只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只有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才是华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出危机,华人企业不能做“冤大头”,成为他国缓解经济危机的缓冲地带,将一切压力强加到中国工人的身上。

    如此强势的危机,犹如海啸,横扫整个世界。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抵御危机、重振经济成为各国人追求的最直接的目标。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进入商业社会全球化的阵痛,是商业社会全球化必须面临的挑战。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降低其影响。同时,中国认识到,危机的应对不是被动而仓促的,应该主动出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面对此次危机,应该思考自身发展,审视自己成长的结构,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就以意大利的华人经济体为例,在当地的华人企业大多数是从事的加工行业,他们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沛的人力资源,然而,只能算是某个意大利知名品牌的依附品。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人的手中,对自己的命运走向完全没有掌控力,因而,当危机来临时,意大利经济遭殃了,依附在其上的华人企业也是一损俱损的命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