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潮汛:企业家历史地位变迁(5)
而同样建立在“重义轻利”儒教思想之上的日本社会的价值观,一度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日本显然没有像中国一样一直拘泥于此,德川时代两位思想家——铃木正三和石田梅岩,在巧妙地吸引儒教和佛教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宣扬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原则,主张人们要摒除私欲、全神贯注地去追求利润,然后用这些利润为社会做好事。
这样,就把追求利润和社会整体利益极富智慧地统一起来。而被誉为日本企业家精神导师的涩泽荣一,主张“现代企业应建立在论语与算盘的基础上”,并提出了“高产乃为善之道”的观点,这成为近现代日本企业家精神的一种高度概括。
官商文化
除了轻商思想,集权观念和官商文化也对中国企业家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汉阳钢铁厂”。而就此之前的1873年,美国卡内基钢铁公司才刚刚创立。两个钢铁公司前后相差不过17年,但后者成为了美国甚至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前者却命途多舛——从筹划到开工整整用了7年时间,耗费白银500万两,开工之后却只能生产出一堆又一堆含磷过高的次品。
之所以造成汉阳钢铁厂如此窘境,主要是和张之洞的盲目自大有关。比如把厂址选在远离煤矿和铁矿的汉阳,虽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好管理,但所有原料都要远道运来,这样大大提高了成本;而当初在购买炼钢炉时,英国机器制造方提出把中国的铁矿石寄过去化验,以决定哪种型号的钢炉适用。而这位湖广总督大人自负地回答:“中国之大,何处无媒铁佳矿?”于是,从英国购回当时比较先进的贝色麻钢炉,但和汉阳钢铁厂所用的矿石品位“牛头不对马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